
四川省广安市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师范特色的职业教育机构,其发展历程与区域教育需求紧密相连。作为川东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该校自1906年创办以来,历经多次转型与升级,现已形成以师范教育为优势、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双重培养,为广安及周边地区输送了大量优质教育人才。在办学定位上,既保留传统师范技能训练特色,又积极拓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形成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06年创办的“岳池师范传习所”,历经民国时期师范学校、新中国中等师范学校等阶段,2006年整体并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其二级学院。当前定位为“培养基层教育骨干力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面向川渝地区基础教育体系输送专业化师资。
发展阶段 | 时间范围 | 办学性质 | 培养方向 |
---|---|---|---|
初创期 | 1906-1949 | 师范传习所 | 基础文理师资 |
改制期 | 1950-1999 | 中等师范学校 | 全日制中专师范生 |
高职期 | 2000-至今 | 高职专科院校 | 大专层次教师教育 |
二、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专任教师18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42%,硕士以上学历达68%。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近五年累计选派86名教师赴基层学校挂职锻炼。
年份 | 专任教师总数 | 高级职称比例 | 硕士及以上比例 |
---|---|---|---|
2018 | 152 | 35% | 58% |
2021 | 178 | 40% | 65% |
2023 | 187 | 42% | 68% |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开设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英语教育等8个师范类专业,构建“通识+专业+拓展”三级课程模块。实践课程占比达45%,包含微格教学、教育见习、岗位实训等环节。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核心课程 | 职业证书 |
---|---|---|---|
小学教育 | 语文教育 | 现代汉语、小学心理学 | 教师资格证 |
学前教育 | 幼儿保育 | 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活动设计 | 保育员资格证 |
艺术教育 | 音乐教育 | 声乐基础、舞蹈编导 | 艺术指导师 |
四、教学资源配置
建有智慧教室42间、虚拟仿真实训室8个,与32所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图书馆藏书量达38万册,其中师范教育类图书占比62%。
- 实验实训设备总值:6800万元
- 校内外实践基地:56个
- 数字教学资源库:12TB
- 省级精品在线课程:4门
五、人才培养成效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达85%。2023年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显示,94.6%的中小学对毕业生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指标项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就业率 | 91.2% | 92.5% | 93.1% |
升学率 | 12.3% | 14.1% | 15.6% |
对口就业率 | 88.4% | 89.7% | 91.2% |
六、社会服务功能
年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5000人次,承接国培计划项目12个。组建“教育扶贫服务团”深入偏远乡镇,累计培训乡村教师3200余人次。
- 社区教育服务:年开展公益讲座80余场
- 文化传承项目:非遗进校园活动覆盖36所中小学
- 国际交流:与泰国清迈大学建立师生互访机制
七、发展挑战与应对
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带来的新要求,存在三大矛盾:传统师范技能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需求的矛盾、单一师范教育与多元化发展的矛盾、区域性办学与开放竞争的矛盾。实施三大策略:推进“人工智能+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建设川渝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八、未来发展规划
到2025年,计划建成省级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打造“西部基层教育人才摇篮”。重点推进三方面建设:智慧师范教学系统、乡村教育研究智库、教师职业发展支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