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是西南地区中医药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依托绵阳市“中国科技城”区位优势,构建了以中药学为核心,覆盖药品生产、检验、管理等领域的特色化专业群。学院秉承“厚德精业,承古拓新”的办学理念,形成“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通过“课程+实训+产业”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为医药行业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学院在省级教学成果奖、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更成为产教融合的标杆案例。
一、学科与专业建设布局
药学院现开设中药学、中药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6个专科专业,其中中药学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形成“核心专业引领、关联专业协同”的集群效应。
专业名称 | 省级重点建设 | 核心课程 | 实训基地数量 |
---|---|---|---|
中药学 | ★ | 中药鉴定技术、炮制技术、制剂分析 | 8个 |
中药制药技术 | ▲ | 制药设备操作、GMP实务、工艺设计 | 6个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 | 医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药事法规 | 5个 |
二、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院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技能认证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达45%,具备行业资格证书教师超70%。
职称类别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正高级 | 12 | 15% | 主持省级课题5项 |
副高级 | 38 | 48% | 编写行业标准3部 |
中级及以下 | 30 | 37% | 获教学能力比赛奖项 |
三、教学资源与实践平台
学院建有川产道地药材标本馆、模拟GMP实训车间等特色设施,与太极集团共建“现代中药产业学院”,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
平台类型 | 数量 | 功能定位 | 合作企业 |
---|---|---|---|
校内实训基地 | 12 | 涵盖炮制、制剂、检测全流程 | - |
校外实习基地 | 25 | 三甲医院药房、药企生产线 | 科伦药业等 |
产教融合平台 | 3 | 订单班培养、技术研发 | 好医生药业 |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累计立项市厅级以上课题37项,其中“川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提升研究”系列成果被《四川省中药材标准》采纳。横向技术服务到账经费年均增长15%。
科研类型 | 项目数 | 成果转化 | 社会培训 |
---|---|---|---|
纵向课题 | 37 | 标准修订5项 | 年培训3000人次 |
横向合作 | 21 | 工艺改良方案9个 | 企业内训15场 |
专利授权 | 18 | 设备改造应用3例 | - |
五、人才培养成效
毕业生“双证率”达98%,对口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0%,在2023年四川省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斩获团体一等奖,实现教学成果向竞技实力的转化。
指标类型 | 2020届 | 2021届 | 2022届 |
---|---|---|---|
就业率 | 92.3% | 93.7% | 94.5% |
专升本比例 | 12% | 15% | 18% |
对口就业 | 88% | 90% | 92% |
六、国际化发展路径
与泰国清迈大学等机构建立“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中心”,开发《川派中药炮制技术》英文课程,近三年接收留学生年均增长20%。
- 国际合作院校: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学院
- 特色项目:海外中医中心技术人员培训、东盟传统医药研修班
- 文化交流:承办国际中医药现代化论坛3次
七、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教学诊断与改进”闭环机制,通过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实现动态监测,关键指标达标率较五年前提升22个百分点。
质量指标 | 2018年 | 2023年 |
---|---|---|
企业满意度 | 86% | 93% |
核心课程优质率 | 75% | 92% |
实训设备更新率 | 60% | 85% |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高学历师资引进难、科研反哺教学转化率待提升等问题。未来拟通过“三个聚焦”实现突破:聚焦川药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群,聚焦数字化转型升级实训体系,聚焦国际产能合作拓展服务半径。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通过多年积累,已形成“政校行企”四方协同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浸润式传统文化教育等特色实践,为高职院校中医药类专业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模板。随着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推进,学院在智慧药学、跨境教育等领域的探索将进一步深化,有望成为西部中医药职业教育的标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