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原四川广汉师范中专学校(原广汉师范中专)

原四川广汉师范中专学校(原广汉师范中专)

原四川广汉师范中专学校是西南地区中等师范教育的代表性机构,其发展历程与我国师范教育体系变革紧密相连。该校以培养基层文理教师为核心使命,在1980-2000年代累计输送数万名教育人才,形成"扎根基础、注重实践、师德为先"的办学特色。作为区域性师范中专的典型样本,其发展轨迹折射出我国中等师范教育从扩张到调整的完整周期,尤其在师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机制、文化传承路径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

原	四川广汉师范中专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阶段

学校创建于1950年,先后经历"四川省立广汉师范学校"(1950-1962)、「文革」停办(1962-1978)、恢复重建(1978-2006)三个核心阶段。2006年整体并入四川技术师范学院后,完成从中等专业学校向高等师范专科的转型。

时期校名变更隶属关系学制特征
1950-1962四川省立广汉师范学校川西行署文教厅初师3年/中师5年
1978-1999四川广汉师范学校四川省教委直属中师3年制
2000-2006广汉师范学校德阳市教育局中师+大专衔接

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构建"三课堂联动"培养体系:第一课堂实施分科强化教学,第二课堂开展教学技能实训,第三课堂组织乡村教育实践。形成"文化基础+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维课程结构,其中教育实习占比达总课时25%。

课程类别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隐性课程
通识教育60%10%校园文化浸润
专业教育30%15%师德养成教育
拓展课程5%5%教育情怀培育

三、师资队伍建设特点

实行"双师型"教师发展制度,要求教师同时具备教学资格证和中级职业技能证书。通过"高校进修+企业挂职"交替培养模式,使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从1995年的28%提升至2005年的65%。

年份专任教师数高级职称占比双师型教师占比
19908212%5%
19959828%15%
200012052%40%
200513565%58%

四、校园文化传承体系

以"敬业乐群"校训为核心,构建包含「红烛讲坛」学术品牌、「农耕研习」劳动教育、「蜀韵风华」传统文化三大模块的文化矩阵。特别保留传统师范生「三笔字」训练传统,将书法教育贯穿培养全程。

五、学生发展质量追踪

毕业生呈现"两高一低"特征:基础教育岗位就职率高(1998-2005年均92%)、继续教育升学率高(35%通过自考获得本科学历),离职率始终低于5%。建立覆盖全省的校友跟踪系统,形成独特的师范人才生态网络。

六、社会服务功能拓展

创新"校地校企"四方联动机制,与周边23个乡镇建立教育共同体。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校长培训」等项目,年均培训基层教师超2000人次,开发校本教材《乡村课堂实务指导》被省内多校采用。

七、转型期发展困境

升格高职院校过程中面临三大矛盾:传统师范教育模式与高等教育标准的冲突、中职生源质量与高职培养要求的落差、师范特色坚守与综合化发展的平衡难题。2003-2006年出现短暂招生困难期,三年制中师招生数从峰值1200人降至450人。

八、教育遗产当代价值

该校探索的「定向招生-专项培养-对口就业」机制为欠发达地区教师培养提供范式参考。其「教育情怀培育」课程体系被纳入四川省教师教育改革方案,「三课堂联动」模式在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得到推广应用。

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教育产物,原广汉师范中专学校的发展轨迹印证了我国基础教育人才供给体系的演进逻辑。其兴衰历程既体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结构优化必然,也为新时代师范院校转型发展留存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那些沉淀在课程设置中的师德培育理念、凝结在校企合作中的协同育人机制、扎根于文化传统的教育情怀塑造,仍在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中焕发着持久生命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