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厂(川水院机械厂)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厂(川水院机械厂)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厂作为西南地区水利机械领域重要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其发展历程与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相连。该厂依托学院水利工程专业群优势,构建了“教学-生产-研发”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现有各类机械加工设备80余台,涵盖数控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等先进设备,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通过承接水利闸门制造、泵站设备维修等业务,不仅为学生提供真实生产环境,更成为水利行业技术革新的重要载体。

四	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厂

一、历史沿革与定位演变

该厂前身为1958年建校时设立的金工实训车间,2003年改制为独立核算的教学工厂。经过三次扩建改造,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形成教学区、生产区、研发区三大功能板块。其定位从单一教学实训场所发展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水利机械专业化生产基地,服务范围覆盖全省21个市州水利单位。

二、生产体系与技术特征

当前生产体系包含传统机械加工与智能制造双线并行,其中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占比达35%。核心技术涵盖水利启闭机动态仿真技术、耐腐蚀涂层处理工艺等7项专利技术。通过实施MES生产管理系统,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8.6%,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构建“厂中校”培养机制,实行“1+X”证书制度,近三年累计培养数控多轴加工等方向毕业生682人。推行项目制教学改革,学生参与真实生产项目达1200余项,实现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92%。建立大师工作室3个,形成“企业技师+学校教师”双导师团队。

四、行业服务能力建设

年均承接水利设备维修项目80余项,涉及水闸液压系统改造、水轮机磨损修复等关键技术。与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等15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完成紫坪铺枢纽应急零部件加工等重大任务。建立水利机械检测中心,获CMA认证资质。

五、智能化转型路径

2018年起实施智能制造升级计划,投入2300万元建成数字化车间。部署工业机器人8台,应用虚拟调试技术减少产线停机时间65%。开发远程运维系统,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目前智能化设备占比达52%,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六、产教融合机制创新

建立“四共八通”合作机制,与东方电气等企业共建课程12门。推行“学期工厂”制度,每学期接纳企业真实订单300万元以上。开发活页式教材9本,建设水利机械虚拟仿真资源库,资源调用量年均增长120%。

七、质量管控体系建设

构建三级质量检测体系,设置原材料检验、过程抽检、成品全检三道关卡。引入SPC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关键工序CPK值提升至1.33。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钢材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八、可持续发展规划

四	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厂

制定“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精密铸造车间。重点突破水利机器人研发、智慧灌区装备制造等方向。拟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水利装备产业学院,打造集标准制定、技能认证、技术攻关于一体的区域性平台。

时间阶段关键发展指标数据说明
2010-2015年设备总数45台
年产值800万
基础能力建设期
2016-2020年新增智能设备18台
专利授权5项
技术升级阶段
2021-2023年数字化车间覆盖率65%
订单响应速度提升40%
智能化转型期
对比维度本校制造厂同类院校A厂同类院校B厂
智能设备占比52%38%45%
年培训人次1200人850人920人
产学研项目数47项32项38项
td>=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技术指标传统工艺升级后工艺提升幅度
加工精度±0.05mm±0.01mm80%
能耗强度0.35吨标煤/万元0.21吨标煤/万元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