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达州技术职业学院是在什么区(四川达州职院所在区)

四川达州技术职业学院是在什么区(四川达州职院所在区)

四川达州技术职业学院作为川东北地区重要的职业教育机构,其地理位置的选择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该校坐落于达州市达川区,这一选址不仅依托达川区作为达州主城区之一的核心地位,更与其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及人口集聚优势密切相关。达川区近年来重点发展能源化工、智能制造等产业,与学院的专业设置高度契合,形成了“产教融合”的天然纽带。同时,该区地处洲河沿岸,毗邻达州高新区与秦巴物流园区,兼具交通便利性与产业辐射能力,为学院的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提供了双重支撑。

四	川达州技术职业学院是在什么区

从区域功能定位来看,达川区作为达州市“双城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拓展与产业升级的双重使命。学院选址于此,既能够利用主城区的基础设施优势,又可对接高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形成“教育-产业-城市”协同发展的闭环。此外,达川区常住人口超60万,人口密度与消费潜力居全市前列,为学院的生源保障与校企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达川区政府近年出台多项职教扶持政策,包括实训基地建设补贴、企业定向培养奖励等,进一步巩固了学院的发展基础。综合来看,四川达州技术职业学院立足达川区,既是对区域资源禀赋的精准把握,也是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一、行政区划归属分析

四川达州技术职业学院的行政区划归属需结合达州市主城区功能划分进行研判。达州市辖通川区、达川区、高新区等核心区域,其中达川区以“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定位,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学院具体位于达川区斌郎街道,地处达州主城“南拓东进”的核心轴线上,与达州高新区仅一江之隔。

区域主导产业常住人口高校数量
通川区商贸服务、总部经济82万1所本科院校
达川区能源化工、智能制造63万2所职业院校
高新区电子信息、新材料15万0所

数据显示,达川区作为职业院校集聚地,其产业特征与学院的机电、化工等专业匹配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而通川区虽拥有更多人口资源,但以商贸服务为主,与工科类职教关联较弱。

二、地理区位优势解析

学院所处的达川区斌郎街道,地理坐标为北纬30°19'~31°20',东经106°39'~107°45',属典型丘陵地貌。该区域海拔150-300米,气候湿润,年均气温17℃,自然环境适宜教学活动。

指标达川区通川区高新区
地形特征浅丘带坝山地河谷平缓台地
水域覆盖率12.6%8.3%7.1%
地震烈度Ⅵ度Ⅶ度Ⅵ度

相较于通川区的复杂地形,达川区地势更平坦,建设用地连片开发成本较低。同时,洲河、明月江等水系形成的生态廊道,为校园规划保留了绿地空间。此外,Ⅵ度抗震设防标准降低了校舍建设成本,体现了选址的科学性。

三、交通网络支撑能力

学院距达州火车站(西站)12公里,至达州绕城高速斌郎互通口仅3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显著。通过G65包茂高速、S202省道可快速连接成都、重庆等核心城市。

交通方式达川区通川区高新区
高速公路出入口3个(含斌郎互通)2个1个
铁路货运站距离8公里(达州货站)15公里10公里
公交覆盖率85%92%70%

对比可见,达川区在货运物流便利性上优于通川区,而公交覆盖略低于主城区。但学院周边已开通19路、22路等专线公交,并规划有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段,预计2025年通车后将实现30分钟直达市中心。

四、产业经济协同效应

达川区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85亿元,其中能源化工、智能装备两大产业集群占比超60%,与学院重点建设的化工工艺、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形成“订单式”培养链条。

产业类型达川区产值(亿元)通川区产值(亿元)岗位需求匹配度
能源化工1584285%
智能制造1279378%
现代物流8912062%

数据表明,学院所在区域的产业人才需求匹配度显著高于其他行政区。特别是能源化工领域,达川区集聚了瓮福达州、玖源化工等龙头企业,年均提供实习生岗位超500个,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65%以上。

五、教育资源集聚程度

达川区现有职业院校2所(含四川达州技术职业学院),中等职业学校3所,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2万人次。区域内已形成“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体系。

教育层级达川区机构数通川区机构数高新区机构数
高职院校1所1所0所
中职学校3所2所1所
技能培训中心5个3个2个

相较于通川区,达川区在职业教育资源总量上持平,但中职学校数量更多,且与产业园区的空间距离更近。例如,达州智能制造产业园距离学院仅5公里,可实现“上午授课-下午顶岗”的教学模式。

六、政策支持力度对比

达川区自2018年实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来,累计投入职教专项资金4.2亿元,其中针对四川达州技术职业学院的专项补助达8700万元,用于实训设备购置与产教融合基地建设。

政策类别达川区标准通川区标准市级统筹标准
实训基地补贴300万元/个200万元/个250万元/个
企业新型学徒制奖励1.2万元/人1万元/人1.1万元/人
产教融合型企业税收减免减征30%减征20%减征25%

政策倾斜效应显著,尤其在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方面,达川区的标准高于市级平均水平。2022年学院依托政策红利建成省级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设备总值突破8000万元。

七、区域竞争态势研判

在达州市“一核两翼”职教布局中,通川区依托老牌高校资源发展文创、金融类专业,高新区侧重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而达川区则聚焦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业。三区域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核心专业群达川区通川区高新区
装备制造大类★★★★★★★☆★★★
电子信息大类★★★★★☆★★★★★
财经商贸大类★★★★★★★★★☆

注:★代表区域专业建设强度,最高5星

学院所在的达川区在装备制造类专业建设上具有绝对优势,而通川区侧重经管类专业,高新区则集中资源发展电子信息。这种分工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但同时也要求学院在跨区域合作中补强弱项。

八、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估

根据《达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达川区被定位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增长极”,规划建设面积从现状65平方公里拓展至98平方公里,为学院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发展指标2025年目标2030年目标学院关联度
GDP总量650亿元900亿元产业升级带动人才需求增长30%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75%生源结构持续优化
轨道交通里程35公里80公里通勤效率提升25%

随着达川区加速推进“工业强区”战略,预计到2030年先进制造业人才缺口将达2.8万人。学院正规划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园,拟引入10家上下游企业,打造“教学-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年培养规模可突破5000人。

总的来说呢,四川达州技术职业学院选址达川区,是多重因素叠加的最优解。该区域在行政能级、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方面形成系统性支撑,既满足当前办学需求,更为未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学院有望依托达川区的区位优势,建成川陕渝结合部高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