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学院依托公办属性构建了稳定的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形成了以智能制造、卫生健康、现代服务为主的专业集群。办学过程中,学院通过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为地方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其公办体制下的公益性特征与市场化办学模式的结合,为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56年创建的乐山卫生学校,2002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18年被确定为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作为公办院校,其发展始终与区域经济需求紧密关联,现开设专业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卫生等12个领域,形成"工科为主、医科为特"的双核驱动格局。
年份 | 重大发展节点 | 办学层次 |
---|---|---|
1956-2002 | 中等卫生专业教育阶段 | 中专 |
2002-2018 | 高职教育探索期 | 专科 |
2018-至今 | 优质校建设阶段 | "双高计划"培育单位 |
二、办学规模与资源配置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万余人,教职工总数68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2%,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达65%。通过省级财政专项投入,建成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护理实训基地等8大教学平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1.5亿元。
类别 | 2020年 | 2023年 | 增幅 |
---|---|---|---|
全日制在校生 | 9800 | 12350 | 25.9% |
教学设备值 | 1.1亿 | 1.5亿 | 36.4% |
校企合作单位 | 126家 | 215家 | 70.6% |
三、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院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医护""数字经济"三大专业群,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护理专业入选教育部骨干专业。构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42部,实现1+X证书试点全覆盖。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证书获取率 |
---|---|---|---|
智能制造 | 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 | 东方电气、长城特钢 | 92.3% |
智慧医护 | 护理、康复治疗 | 华西医院、武警医院 | 89.7% |
数字经济 | 大数据、电子商务 | 阿里云、京东物流 | 86.5% |
四、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百工程"人才计划,引进博士12人、行业领军人才9人。建立"校企双聘"机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236人担任兼职教师。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近五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 职称结构:正高职称占比18%,副高职称占比35%
- 双师比例:专业教师中具备企业实践经历者达82%
- 培训体系:年均组织教师赴德阳、重庆等地交流学习120人次
五、产教融合实践
与乐山高新区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27项。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组建"长城特钢班""星巴克储备店长班"等订单班36个,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
合作模式 | 参与企业 | 年度效益 |
---|---|---|
产业学院 | 乐山高新区管委会 | 开发共享课程12门 |
订单培养 | 新希望集团 | 定向就业率100% |
技术协作 | 峨眉山药业 | 完成技改项目9项 |
六、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2万人次,为乐山市乡村振兴项目定制培训课程45个。依托护理专业优势,建成川南康养培训中心,服务养老机构从业人员1300余人次。
- 培训类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
- 技术服务:承接市县两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23项,到账经费860万元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75%。通过"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学生获证率提升至94.6%,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1.3%。
指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