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西昌幼儿师范学校里(西昌幼师)

西昌幼儿师范学校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一所以培养幼儿教育师资为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学校位于西昌市川兴镇,占地总面积约120亩,现有在校生规模近4000人,教职工总数超过200人。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该校以“立足民族地区、服务基层教育”为宗旨,形成了以学前教育为核心,涵盖早期教育、艺术教育等多个相关专业的办学体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在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为凉山州及周边地区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幼教人才。

西	昌幼儿师范学校里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西昌幼儿师范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西昌师范学校幼师班,201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独立建制为专门化幼师学校。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
1958-1999年依托西昌师范学校开设幼师专业
2000-2017年转型为综合师范院校幼教方向
2018年至今独立建制为专科层次幼师学校

二、地理区位与校园建设

学校地处西昌市半小时经济圈内的川兴镇,距西昌青山机场25公里,成昆铁路复线川兴站直线距离仅3公里。校园建筑采用彝族传统风貌与现代风格结合的设计,建有标准化足球场、室内体育馆等设施。

基础设施数量/面积对标院校
实训楼8栋(含蒙台梭利实训中心)川南幼师:6栋
琴房320间(智能钢琴教学系统)内江幼师:240间
民族工艺坊5个(彝绣/漆器/银饰工作室)黔南幼师:3个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16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48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67%。组建了“民族地区幼教协同创新团队”,承担省级课题14项。

师资类型西昌幼师全省中职均值
师生比1:181:25
双师型教师89%62%
特级教师6人0.8人/校

四、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开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等6个专业,构建“公共基础+专业技能+民族艺术”三维课程体系。开发《彝汉双语幼儿文学》《凉山民间游戏》等特色校本教材。

核心课程课时占比实践教学占比
五大领域教学法18%40%
民族艺术传承12%60%
保教实习-100%

五、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实施“校-园-企”三元培养模式,与西昌一幼等56所幼儿园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获取率达92%,对口就业率87%。

就业指标2022届2021届2020届
初次就业率95.6%94.3%93.8%
基层就业比例81%79%77%
专升本录取率18%15%12%

六、民族教育特色实践

创新“双语+”培养模式,开设彝汉双语课程群,建立彝族文化传承基地。组建“索玛花”志愿服务队,年均开展乡村幼教帮扶活动200余次。

  • 开发彝汉双语教材12套
  • 培养“双语型”教师占比35%
  • 覆盖凉山州17个县(市)幼儿园

七、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获省级以上教研项目立项2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7篇。牵头组建“大小凉山幼教发展联盟”,开展园长教师培训年均超3000人次。

科研成果类型数量转化应用案例
省级规划课题8项民族地区游戏化课程开发
校本教材15部《彝族民间舞蹈教程》推广至6所院校
技术专利3项幼儿安全预警系统在12所幼儿园应用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布局

当前面临民族地区生源质量波动、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等挑战。学校启动“十四五”升格计划,拟投资2.3亿元建设智慧校园和学前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关键指标现状值2025目标值
数字资源库容量8TB50TB
校外实训基地68个100个
社会培训人次3200/年5000/年

经过六十余年发展,西昌幼儿师范学校已形成鲜明的民族地区幼教人才培养特色。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民族文化传承、构建多元发展路径,学校在服务民族地区教育振兴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师资高端化引进、国际化合作办学等领域持续突破,向着建设全国一流幼儿师范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6264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