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苏大应用校训详解)

综合评述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植根于苏州、依托苏州大学办学优势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校训不仅是学校精神的凝练表达,更是其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深入理解其校训,对于把握学院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方向乃至其未来发展战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常而言,校训会深刻反映一所高校的价值追求和历史传承。对于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这样一所注重实践应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学院,其校训必然与“应用”、“技术”、“创新”、“实干”等核心概念紧密相连。它不仅是悬挂于校园的标语,更应是内化于师生日常教学、学习、科研和管理行为中的准则与灯塔。通过对校训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窥见学院如何将深厚的文化积淀与鲜明的时代要求相结合,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坚持自身特色,以及如何塑造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卓越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因此,全面而深入地解读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一项关乎理解其内在灵魂与外在形象的重要工作。
下面呢内容将围绕校训的具体内容、深层内涵、历史渊源、实践体现及其对师生和学校发展的深远影响进行系统性的展开论述。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校训的界定与核心表述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校训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则校训并非学院独立首创,而是承袭自其母体学校——苏州大学的校训,这一传承关系本身就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体现了应用技术学院与苏州大学之间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纽带,表明尽管两校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侧重上有所不同,但在根本的价值追求和育人理想上是高度一致的。这十二个字的校训,言简意赅,底蕴深厚,源自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又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

“养天地正气”一句,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中华文化中关于个人修养与天地宇宙关系的深刻哲学思考。它强调的是一种宏大的人格塑造和内在气质的培养。“天地”代表了自然规律、宇宙法则和一种至高无上的道义境界;“正气”则是指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充满正义感和担当精神的气节与品格。这四个字合在一起,要求师生要涵养一种与天地之道相契合的浩然正气,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是一种对内在精神世界的至高要求。

“法古今完人”一句,则侧重于外在的学习榜样和实践路径。“古今”涵盖了历史与现实的广阔维度;“完人”并非指毫无瑕疵的圣人,而是指在道德、学问、事功等方面都达到很高境界,能够为世人所楷模的杰出人物。“法”即效法、学习之意。
因此,这句话倡导的是要博采古今中外一切优秀人物之长,以他们为榜样,见贤思齐,不断提升自我,追求人格的完善与事业的卓越。它为“养正气”提供了具体的学习对象和实践方法。

将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来看,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校训构建了一个从内到外、从精神到行动的完整育人体系。“养天地正气”是根基和目标,确立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标准——即具有崇高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法古今完人”是方法与途径,指明了如何成为这样的人——即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向历史上的贤达和当代的楷模看齐。这一校训虽然文辞古典,但其精神内核与当代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高度契合,它超越了单纯的技能传授,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训的深层文化内涵与哲学基础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则校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其哲学基础深厚而多元。

它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儒家文化特别强调“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径。“养天地正气”直接关联于孟子所倡导的“浩然之气”,这种气是“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的,是一种由内心正义积累而产生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正是一种“内圣”的功夫,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而“法古今完人”则与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脉相承,强调向榜样学习的重要性,这是实现“外王”理想的必经之路。校训将儒家的这种道德理想主义与实践理性完美结合,要求师生既要有高远的志向和纯洁的品格,又要有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担当。

它融合了道家乃至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概念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更代表着自然规律和宇宙秩序。“养天地正气”暗示了人应顺应天地之道,使自身的言行举止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相一致。这种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理念,对于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和生态意识的人才尤为重要。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应用技术人才更需要这种尊重规律、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智慧,以避免技术的滥用,确保科技创新服务于人类的长远福祉。

校训展现了强烈的经世致用精神。虽然源自古典,但其落脚点在于“法”和“完人”,具有很强的实践导向。“法”意味着行动,意味着模仿、借鉴和创新;“完人”在当代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在各自岗位上做出卓越贡献的行业精英和技术能手。这与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的定位深度契合。学院培养的学生,未来将是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他们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以古代先贤和现代模范为镜,锤炼职业操守,追求工匠精神,在实践中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完人”。

因此,这则校训绝非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凝聚了中华文化关于个人成长、社会担当与宇宙观照的深刻智慧,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深厚而坚实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支撑。

校训与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办学理念的融合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一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校训,与自身独特的办学定位和理念进行了创造性的结合,使其成为指引学院发展的核心精神动力。


一、校训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
应用技术学院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训为此目标注入了灵魂。它明确表示,应用型人才不仅仅是掌握实用技能的“工匠”,更应是具有“天地正气”的君子。学院的教育,是“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统一。

  • 在“德”的方面,通过校训的引导,学院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
    例如,在工科专业中强调工程伦理,在商科专业中强调商业道德,确保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以正直的品格运用所学知识。
  • 在“才”的方面,“法古今完人”激励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更要关注行业前沿,向国内外顶尖的工程师、企业家、科学家学习,树立高远的职业理想,追求技术精湛和持续创新。
这样的结合,使得学院的人才培养避免了陷入“重术轻道”的狭隘,确保了毕业生在具备强劲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拥有长远发展的潜力和担当重任的品格。


二、校训对学院学风、教风建设的指引。
校训深刻地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形成。

  • 对于学生而言,“养正气”促使其形成严谨求真、诚实守信的学风。在考试、实验、项目实践中,坚守学术道德;在人际交往中,秉持友善互助的原则。“法完人”则鼓励学生勤奋刻苦,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以优秀学长和行业领袖为榜样,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 对于教师而言,校训要求他们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养气”、堪为楷模的“人师”。教师自身要涵养正气,以身作则,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将专业教育与价值引导相结合,做到言传身教。
    于此同时呢,教师也要不断“法古今完人”,积极投身科研和社会服务,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这种由校训引领的优良学风和教风,共同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育人环境。


三、校训在校企合作与服务社会中的体现。
作为应用型学院,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关键。校训精神也体现在学院与外界互动的方式上。学院在与企业合作时,秉持“正气”,坚守教育本位,确保合作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而非单纯的功利驱动。在服务地方过程中,师生以“完人”精神要求自己,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参与技术攻关、提供咨询服务等,在贡献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这正是“养天地正气”在现代社会的生动实践。校训 thus 成为学院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赢得社会尊重的重要文化品牌。

校训在校园文化与学生活动中的具体实践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抽象理念转化为师生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体验。


一、融入新生入学教育与毕业典礼等关键仪式。
校训的宣贯是新生踏入校园的第一课。通过校史讲座、校长报告、参观校园等方式,向新生深入解读校训的内涵与意义,使其在入学之初就能感受到学院的精神传统和价值期待。在毕业典礼上,校训再次被强调,作为学院赠予毕业生的人生箴言,期望他们带着这份精神财富走向社会,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不忘“正气”与“完人”的追求。这种始于入学、终于毕业的仪式化教育,极大地强化了校训的认同感。


二、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政建设。
课堂教学是践行校训的主渠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会结合校训内容,深入讲解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帮助学生理解“正气”的时代内涵。更重要的是,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所有专业课程挖掘蕴含的德育元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例如,在讲授一项技术时,同时介绍其发展史上关键人物的贡献(法古今完人),并探讨该技术应用中的伦理责任(养天地正气),从而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体现于丰富多彩的校园品牌活动中。
学院围绕校训打造了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

  • 学术科技类活动:如“挑战杯”竞赛、学术论坛、技术讲座等,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追求卓越,这正是“法古今完人”中向当代科技精英学习的体现。
  • 文化艺术类活动:如经典诵读、人文讲座、艺术展演等,引导学生接触中外优秀文化成果,陶冶情操,涵养“天地正气”。
  •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开展支教、科普、环保等志愿服务,让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体会责任与担当,践行“养正气”于行动之中。
  • 榜样选树活动:定期评选“师德标兵”、“优秀学生”、“技能能手”等,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为全体师生树立可学可比的身边“完人”榜样,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
通过这些具体而微的实践活动,校训从墙上、书本上的文字,真正走进了师生的内心,化为日常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

校训对师生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长远影响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作为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校训,其深远意义最终体现在对每一位师生个体生命历程和职业发展的塑造上。

对于学生而言,校训是他们大学期间乃至一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 在价值观形成期提供指引:大学阶段是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校训如同一个精神坐标,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明辨是非、坚守底线,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它教导学生,成功的标准不仅仅是财富和地位,更是品格的完善和对社会的贡献。
  • 赋予持续成长的内在动力:“法古今完人”的理念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使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他们明白,学无止境,要不断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向新知领域探索。这种动力将支撑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适应变化、实现自我超越。
  • 增强就业软实力与职业韧性:在求职和职场中,专业技能是“硬通货”,而由“正气”所代表的诚信、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等则是至关重要的“软实力”。具备这些品质的毕业生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青睐。
    于此同时呢,当面临职场挫折和挑战时,内心涵养的“正气”和以“完人”为榜样的志向,能帮助他们保持乐观、坚韧不拔,从容应对困难。

对于教师和教职工而言,校训同样是职业发展和个人修养的灯塔。

  •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校训时刻提醒教师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恪守职业道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 激发教学科研热情:“法古今完人”激励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在科研领域追求卓越,向学术大师看齐,力争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从而反哺教学,提升育人水平。
  • 提升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当教师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正直、有为的社会公民时,当自身的努力能够为学院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时,他们便能深刻体会到“养天地正气”所带来的精神满足感和职业成就感。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是其立校之本、兴校之魂。它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沃土,融合了现代大学的育人理念,并紧密贴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实际。这则校训不仅是文字的信条,更是行动的先导;它不仅塑造着学院的今天,也必将照亮学院和其每一位成员迈向未来的道路。通过全方位的浸润与实践,校训精神已然成为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独特的文化标识和精神力量,持续推动着学院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的征程上稳步前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385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38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