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概况介绍(广西自然资源学院专业概览)

综合评述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以服务自然资源行业为鲜明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其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需求以及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动态优化的专业体系。学院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聚焦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全链条产业需求,构建了以国土空间规划与测绘、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地理信息技术、生态环境修复、珠宝鉴定与加工等为核心的专业群。这些专业群不仅覆盖了传统自然资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如测绘地理信息、国土资源调查等,也积极拓展了如无人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等新兴交叉领域,体现了学院紧跟时代步伐、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理念。学院的专业设置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功底、精湛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广西乃至全国的自然资源事业、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总体而言,其专业布局精准对接产业,育人目标清晰明确,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概况详述

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体系建设,是其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学院深刻把握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构建了一个与自然资源产业链高度契合、多层次、多领域的专业集群。这个体系不仅反映了学院对行业需求的精准洞察,也体现了其培养现代工匠精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定承诺。


一、 专业设置的顶层设计与指导思想

学院的专业设置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建立在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清晰的指导思想之上。其核心逻辑是“依托行业、对接产业、服务区域”。学院紧密对接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重大战略,以及广西作为有色金属之乡、生态优势金不换、面向东盟桥头堡的区域定位,对自然资源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前瞻性分析和研判。

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需求导向原则。专业设置主动适应自然资源管理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优先发展行业急需、前景广阔的专业。其次是特色发展原则。不追求大而全,而是集中资源,做强做优与“自然资源”品牌相关的特色专业和专业群,形成核心竞争力。再次是产教融合原则。将产业元素融入专业建设全过程,与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实训基地。最后是动态优化原则。建立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根据就业市场反馈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或内容,保持专业体系的活力与适应性。


二、 核心专业群架构与特色分析

学院的专业布局以专业群为建设单元,通过集群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整体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形成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专业群:

  • 测绘地理信息与空间规划专业群:这是学院的王牌和传统优势集群。以工程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等专业为核心。该群紧密服务于国土资源调查、不动产登记、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灾害监测等领域,培养学生掌握从外业数据采集到内业数据处理、从地图制图到空间分析的全套技能。
    随着“实景三维中国”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该专业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群:此群聚焦于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核心专业包括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矿产资源管理等。该群培养学生具备自然资源产权登记、资产核算、生态价值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等能力,直接服务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人才保障。
  • 生态环境与修复技术专业群: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该群致力于培养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与修复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核心专业有环境工程技术、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学生将学习水、土、气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分析技术,以及矿山生态修复、污染场地治理等专项技能,为守护广西的秀美山水贡献力量。
  • 珠宝艺术与智能制造专业群:这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专业群,充分利用了广西丰富的宝玉石资源。以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首饰设计与工艺等专业为引领,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该群不仅培养学生掌握珠宝鉴定、评估、设计、加工技能,还引入智能制造理念,拓展了珠宝电子商务、品牌管理等方向,贯通了从原料到产品的全产业链人才培养。
  • 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群:此为学院面向未来布局的新兴交叉学科群。包括大数据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该群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作为“赋能”角色,与其他专业群深度融合,例如,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测绘和资源调查,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自然资源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体现了“自然资源+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思路。

每个专业群内部,各专业之间既有明确的边界,又在课程设置、实训资源、师资队伍上共享互通,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效应。


三、 实践教学体系与产教融合平台

职业教育的灵魂在于实践。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深谙此道,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坚实的产教融合平台,确保学生“学以致用”。

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学院推行“认知实习+课程实训+专项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的四阶段递进式模式。从入学初期的行业认知,到课程中的单项技能操作,再到综合性的项目实训,最后到企业真实岗位的顶岗实习,环环相扣,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建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如测绘遥感实训中心、地质标本实训室、珠宝鉴定与加工实训室、环境监测实训室、无人机飞行训练场等,模拟真实工作场景,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

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上,学院成果显著。积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理信息测绘院等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以及众多行业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如“无人机产业学院”)、设立“厂中校”和“校中厂”、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等方式,将企业的技术标准、项目案例、能工巧匠引入校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和真实工作流程。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企,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就业质量。


四、 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资源保障

高水平的专业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院通过“内培外引”等多种途径提升师资水平。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校内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参加国内外高端培训、攻读更高学位,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大力从行业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专家、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或产业导师,将最新的行业动态、技术规范和案例带入课堂。这支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过硬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学资源保障上,学院持续加大投入。除了先进的实训设备,还建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库、专业数据库和网络教学平台。课程教材建设紧密结合行业标准,开发了大量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型教材和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的建设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便利,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五、 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

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扎实的实践教学和优秀的师资资源,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高位,专业对口率高,职业发展前景良好。许多毕业生迅速成长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学院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展现了学生出色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良好的社会声誉反过来又吸引了更多优质生源报考,形成了良性循环。学院已成为广西乃至周边地区自然资源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动态发展的有机整体。它根植于行业土壤,服务于区域经济,通过特色鲜明的专业群构建、深度产教融合的实践路径、强有力的师资资源保障,成功锻造了其独特的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面向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需求的持续演变,学院的专业体系也必将在动态调整中不断优化升级,继续为自然资源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9912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538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