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建校时间是哪一年,什么历史背景(立信建校时间背景)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正式建校时间可追溯至2003年,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精神谱系则发轫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化会计教育的奠基时期。其历史背景与两位杰出人物紧密相连:一位是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另一位是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潘仰尧先生。学院的源流主要由两支汇合而成,一支是1928年由潘序伦先生创办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它以“立信”为训,开创了中国近代会计教育的新纪元,旨在通过诚信教育培养专业会计人才,挽救时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支是1952年由潘仰尧先生参与筹建的上海市立会计学校,它适应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财经干部的迫切需求。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与变迁,这两脉教育传统在新时代深度融合,最终孕育出这所以“立信”为魂,专注于会计、金融领域人才培养的特色高校。
因此,谈论其建校,不能仅看其合并升格的法定年份,更需洞察其跨越近一个世纪的教育理想传承与时代使命担当,其历史是一部中国现代商科教育,特别是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浓缩史诗。

渊源与初创:立信精神的诞生(1920s-1940s)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最核心的精神血脉,源自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于1928年在上海创立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彼时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在艰难中求发展,而旧式账簿与落后的会计方法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与资本市场的形成,社会亟需大量掌握现代会计知识的专业人才。潘序伦先生深感“立信”乃会计工作乃至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石,遂以“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为校训,创办了立信会计学校。

潘序伦先生的办学实践极具开创性:

  • 他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编写了体系完整的《立信会计丛书》,奠定了中国现代会计学教材的基础,还首创了会计师事务所与学校并行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习机会。
  • 他秉持开放的教育理念,办学形式多样,涵盖专科、补习班、函授学校等,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各阶层学习会计知识的需求,为百业凋敝的旧中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会计人才。
  • 他将“诚信”教育置于首位,认为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同等重要,甚至更为根本。这种将人格塑造与专业培养融为一体的教育思想,成为了立信传承至今最宝贵的遗产。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立信学校虽几经辗转,但薪火不息,始终坚持办学,为国家保存了珍贵的会计教育火种,其“立信”品牌在社会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另一脉源流:新中国财经干部的摇篮(1950s)

学院历史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始建于1952年的上海市立会计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财经管理干部的需求空前迫切。为了系统化、规模化地培养适应新社会建设的财经专门人才,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整合了部分财经教育资源,创办了上海市立会计学校。

这一时期的办学特点鲜明:

  • 其诞生与发展紧密围绕国家计划经济的需要,旨在为上海的工商企业和政府机关输送大量思想过硬、业务扎实的会计与统计人员。
  • 它继承了老上海务实、精细的商业文化传统,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和政策性,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此后,学校历经多次调整与更名,如更名为上海市会计学校等,始终活跃在华东地区的财经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严谨治学的传统。

变迁与融合:世纪之交的升华(1950s-2000s)

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事业随着国家命运的起伏而历经变迁。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在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中,其大部分科系并入其他财经院校,但其名称与部分建制得以保留。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1980年,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得以复校,潘序伦先生再次出任名誉校长,老一辈立信人的回归使“立信”精神得以重光。复校后的立信迅速焕发生机,继续在专科层次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与此同时,之前的上海市立会计学校系列也逐步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升格为上海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与复校后的立信共同传承着立信的品牌与事业。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金融业迅猛发展,社会对既懂会计又通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

为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提升办学层次和综合竞争力,在上海市政府的统筹规划下,两所同以“立信”为名、血脉相通又各具特色的院校——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与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亦可追溯至深厚的金融教育传统)——走上了合并升格的道路。经过充分的筹备与论证,2003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两校正式合并组建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这一合并,不仅是资源的整合,更是优势的叠加,标志着学校从单一的会计学科向会计与金融并重的多科性院校转型。

新时代与新篇章:迈向特色鲜明的金融学院(2003年至今)

2003年的合并组建,是学校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通常被视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后更名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正式建校年份。自此,学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合并后的学校秉承了两校的优良传统:

  • 一方面,坚守潘序伦先生奠立的“立信”精神,将诚信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 另一方面,融汇了金融教育的前沿视野与务实风格,紧密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

2016年,为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这次更名不是简单的称谓变化,而是学校发展战略的升华,明确了其致力于成为一所会计、金融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目标。

进入新时代,学校依托上海这座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积极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产学研合作,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它持续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输送着数以万计“诚信为本、学验并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审计、金融、证券等领域,以其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践行着“立信”的校训,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从1928年潘序伦先生筚路蓝缕开创立信事业,到1952年应时而生培育财经干部,再到2003年两校合并开启新篇,直至2016年更名后迈向更广阔的舞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历史是一部与国家民族命运同频共振、与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相连的奋斗史。其建校时间虽定格于2003年,但其精神根脉却深植于近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之中。“立信”二字,早已超越其作为校名的含义,内化为一代代学子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追求。展望未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必将继续承载着历史的荣光与时代的使命,在培养卓越财经人才、服务国家战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7039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24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