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校简介,校史概述(牡丹江师院校史简介)

综合评述牡丹江师范学院是一所坐落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的重要本科院校,其发展历程与中国东北边疆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紧密相连。学校肇始于上世纪中叶,历经北安师范专科学校、宁安师范专科学校等阶段,最终扎根于牡丹江市,并逐步成长为涵盖文、理、工、法、教、经、管、农、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师范院校。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始终秉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宗旨,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优质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学校的发展史,既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顺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拓展内涵的建设史。它见证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变迁,也体现了地方高校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特色化办学寻求突破与发展的坚韧精神。当前,牡丹江师范学院正致力于提升办学层次与核心竞争力,在强化教师教育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非师范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广泛的人才与智力支持,其未来发展与挑战并存,前景值得期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校简介

牡丹江师范学院是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底蕴深厚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毗邻俄罗斯,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环境和广阔的视野。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牡丹江师范学院已从单一的师范院校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较为齐全、办学特色较为鲜明、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规模与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广阔,拥有多个校区,总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高,是黑龙江省花园式单位。学校教学科研设施齐全,条件完善。

  • 教学空间:拥有标准化教室、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微格教室等,能够满足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
  •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有各类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覆盖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领域,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 图书馆资源: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总量丰富,中外文数据库种类齐全,是国内同类院校中文献资源保障率较高的图书馆之一,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
  • 生活与体育设施:学生公寓条件舒适,生活配套设施完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科专业体系

牡丹江师范学院已构建起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为基础,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农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 教师教育板块:作为立校之本,学校拥有教育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等传统优势师范专业,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教育的完整师资培养体系。
  • 应用型专业板块: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大力发展非师范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这些专业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
  • 学位点建设:学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教育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等专业学位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部分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或重点培育学科。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 队伍结构:学校拥有一支包括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在内的专任教师队伍。近年来,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人才数量和比例稳步提升。
  • 教学与科研能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并反哺教学,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 师德师风:学校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引导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教学改革: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推行学分制、主辅修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推广混合式教学。
  • 实践教学: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环节。与地方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 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众创空间,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和项目孵化,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
  • 质量保障:建立了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定期开展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持续改进教学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战略,鼓励教师面向学术前沿和区域发展需求开展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与团队:建设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培育了一批有特色的科研团队,在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抗联精神研究、基础教育研究、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形成了研究优势。
  • 社会服务: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技术转让、决策咨询、继续教育、师资培训等多种形式,为牡丹江市及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的教育、文化、科技、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是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基地,承担了大量骨干教师培训任务。

校园文化与对外交流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 文化育人:传承和弘扬“坚韧执着、奉献求索”的师范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术讲座、艺术展演、体育竞赛等,打造具有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国际合作:依托地缘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教师互访、合作科研、联合培养等项目,拓宽了师生的国际视野。

牡丹江师范学院校史概述

牡丹江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其发展脉络清晰,阶段特征明显,是一部在艰难中起步、在奋斗中成长、在改革中发展的壮丽篇章。

创业维艰:北安奠基与宁安岁月(1958-1964)

学校的源头是1958年成立的北安师范专科学校。当时,为适应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为解决基层师资短缺问题,在北安县创办了这所高等师范院校。建校之初,条件极为艰苦,师生们发扬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开始了最初的师范教育探索。1964年,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和学校发展需要,北安师范专科学校迁至宁安县,并更名为宁安师范专科学校。在宁安期间,学校逐步稳定了办学秩序,积累了初步的办学经验,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学校主要承担为黑龙江省培养中学师资的任务,虽然规模不大,但为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扎根牡丹江:更名与初步发展(1965-1978)

1965年,学校再次迁移,最终落户于牡丹江市,并正式更名为牡丹江师范专科学校。这次迁址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牡丹江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为学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随后到来的“文化大革命”使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直至“文革”结束,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学校才重新焕发生机,步入恢复和整顿阶段。这一时期,学校在动荡中坚持办学,广大教职工在逆境中坚守教育岗位,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稳步提升:专科教育的巩固与拓展(1979-1994)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为牡丹江师范专科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全面拨乱反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专业设置逐渐增多,从最初的几个传统师范专业,扩展到涵盖文、理、艺术、体育等多个学科门类。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校在黑龙江省师范专科院校中确立了重要地位,成为省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这一阶段的积累,为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跨越发展:升格本科与规模扩张(1995-2009)

199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牡丹江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正式更名为牡丹江师范学院。这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学校办学层次实现了质的飞跃。升格本科后,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招生人数和在校生数量大幅增长。学科专业建设步伐加快,在巩固师范教育优势的同时,开始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向多科性大学迈进。新校区建设提上日程并逐步实施,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内部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增强。

内涵建设:质量立校与特色发展(2010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牡丹江师范学院也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科特色、提升科研水平、优化内部治理上来。学校积极争取并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办学层次再次提升。加强省级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努力打造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服务地方能力。校园文化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面对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学校正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纵观牡丹江师范学院的发展史,是一部与国家和区域命运休戚与共的历史,是一部历代师院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历史。从北安到宁安,再到牡丹江;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硕士培养单位,每一次变迁和飞跃,都凝聚着无数师院人的心血与智慧。面向未来,牡丹江师范学院将继续承载着为国育才、服务社会的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604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99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