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滁州职院校训释义)

综合评述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作为其办学精神与育人理念的高度凝练,是引领学院发展与学子成长的核心灵魂。深入探究其校训的内涵,不仅是对学院文化标识的解读,更是对一所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使命与担当的深刻理解。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修能致用,笃学致远”,短短八字,意蕴深远,精准地勾勒出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与价值追求。它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扎根于滁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针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所提出的行动纲领与价值圭臬。这则校训巧妙地将内在的品德修养、能力提升与外在的社会贡献、个人发展融为一体,体现了“知行合一”的哲学智慧。其中,“修能”与“笃学”强调了学习过程的扎实与专注,是方法与路径;“致用”与“致远”则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与愿景,是方向与归宿。它告诫师生,技能的获取必须以德行的修炼为基础,学问的探索必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个人的成长必须与服务社会、成就未来相统一。对这一校训的详细阐述,将全方位揭示其如何具体指导学院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乃至校园文化建设,展现其作为精神灯塔,如何照亮学子们的职业道路与人生航程,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理解这八字真言,是理解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精髓的关键所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深度阐释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山水秀美的皖东名城滁州,承袭着“醉翁之意”的文化遗韵,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春风,自创立以来,始终坚守职业教育阵地,为地方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其发展历程中,逐渐凝练并确立了“修能致用,笃学致远”的校训。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却承载着厚重的教育哲学,是学院办学理念、治校精神和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如同一面旗帜,指引着全院师生前行的方向。


一、 校训的文本解析与核心内涵

要深刻理解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首先需对其进行细致的文本解析,挖掘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与核心要义。

  • “修能”:奠定成才之基

    “修能”一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修养与能力锤炼的重视。“修”意味着修炼、修养、修正,是一个持续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它既指向专业技能的精进,也涵盖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心理品质的培育。“能”则是能力的总称,包括技术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在职业教育的语境下,“修能”强调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掌握一技之长,更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它要求师生怀抱一颗“工匠之心”,对技艺怀有敬畏,对细节追求完美,通过反复的实践与反思,将知识内化为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灵活运用的本领。这是成才的基础,也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 “致用”:明确价值导向

    “致用”体现了鲜明的实用主义哲学和职业教育的目标导向。“致”是达到、实现的意思,“用”即应用、效用、价值。“致用”直指学习的最终目的——应用于实践,创造价值。它反对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的学习方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致用”是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它要求教育教学内容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岗位职业标准,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学生而言,“致用”意味着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效益,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笃学”:强调治学态度

    “笃学”源自《论语》中的“笃信好学”,意为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学习。“笃”有忠实、专
    一、深厚之意。它描述的是一种沉静、专注、持之以恒的学习状态。在信息爆炸、诱惑众多的今天,“笃学”精神显得尤为珍贵。它要求师生抵御浮躁之风,潜心向学,刻苦钻研。对于技术技能的学习而言,没有捷径可走,唯有通过大量的、重复的、专注的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笃学”是获取真才实学的必然路径,是“修能”得以实现的前提保障。它培养的是一种严谨、务实、耐得住寂寞的优良学风。

  • “致远”:擘画发展蓝图

    “致远”语出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指达到远大的目标或实现长远的发展。它超越了 immediate 的、功利性的目标,着眼于个人和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前景。对于学生而言,“致远”意味着不仅要掌握当前就业所需的技能,更要具备适应未来技术变革、产业升级的终身学习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规划好长远的职业生涯。对于学院而言,“致远”意味着其办学要有战略眼光,不仅要服务当下,更要前瞻布局,培养能够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它赋予了校训一种宏大的时空视野和昂扬的进取精神。

这四部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态度—过程—目标—愿景”的完整逻辑链:“笃学”是态度和起点,“修能”是过程和核心,“致用”是近期目标和价值体现,“致远”是长远愿景和终极追求。它们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诠释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


二、 校训与职业教育本质的深度契合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修能致用,笃学致远”,高度契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它突出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本质。“修能致用”直接点明了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紧密相连的特性。职业教育不是纯粹的学术教育,其首要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
因此,能力的修炼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放在核心位置。校训将“致用”作为明确目标,确保了学院的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市场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展开,避免了教育与产业脱节。

它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人本性”。职业教育固然要教授技能,但其根本目的仍然是“育人”。“修能”一词本身就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之意,不仅仅是技能的“修”,还有品德、素养的“修”。“笃学”强调的是学习精神和态度的培养,这是一种可迁移的核心能力,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致远”则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体现了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关怀。这表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并非将学生简单地视为“劳动力”来培训,而是作为完整的“人”来培养,致力于培养既掌握精湛技艺,又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时代新人。

它顺应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迭代加速,一次性学习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职业教育正从单纯的“就业教育”向“生涯教育”转变。校训中的“致远”理念,正是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回应。它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适应变化、勇于创新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跃迁做好准备。这与当前倡导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政策导向是完全一致的。


三、 校训在学院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价值在于践行。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将“修能致用,笃学致远”的理念全面融入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学院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

    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围绕“修能致用”进行设计。课程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实训实习课时比例,推行“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于此同时呢,将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实现“修能”的全面性。考核方式也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能力考核,而非单一的卷面分数。

  •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够指导学生“修能”,自身也能“致用”。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技术研发,将最新的行业技术和案例带入课堂。
    于此同时呢,弘扬“笃学”精神,建立教师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机制,营造潜心教研的氛围。

  • 在实训基地与校企合作建设上

    学院投入大量资源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为学生“修能”提供硬件保障。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产业学院、订单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生产一线,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这是“致用”最直接的体现。通过校企合作,也为学生“致远”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通道。

  •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

    学院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史教育、校园景观建设、优秀学生事迹宣传等多种形式,反复宣讲和浸润校训精神。举办技能大赛、科技创新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营造“崇尚技能、追求卓越”的校园风气,激励学生“笃学”不辍、“修能”不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为“致远”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

  • 在学生管理与服务上

    学生管理工作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实践中“修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明确“致用”的方向,树立“致远”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培养其积极乐观、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支撑其“笃学”之路。


四、 校训对学子成长成才的引领作用

“修能致用,笃学致远”的校训,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深刻影响着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每一位学子的精神世界与行为方式,指引他们走向成功。

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校训帮助他们完成从普通中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它明确地告诉他们,在这里,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获取分数,更重要的是修炼未来安身立命的真实本领,并且这些本领必须是有用的。这促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

在几年的学习生涯中,校训是学生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当在技能训练中遇到瓶颈时,“笃学”提醒他们需要耐心和坚持;当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时,“致用”让他们看到学习的价值所在;当参与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时,“修能”让他们意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当规划未来时,“致远”激励他们志存高远,不满足于现状。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校训是他们走向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怀抱“修能致用”的本领,他们能自信地面对工作岗位的挑战,快速融入团队,创造价值。秉持“笃学致远”的信念,他们能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实现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甚至开创自己的事业。校训使他们在拥有“硬技能”的同时,更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无数滁州职院的优秀校友,正是在校训的熏陶下,在各行各业取得了杰出成就。有的成为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践行“致用”精神;有的走上管理岗位,带领团队创新突破,体现了“致远”的追求;有的成功创业,回报社会,展现了“修能”与“笃学”积累的深厚底蕴。他们的成功,是校训精神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诠释。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修能致用,笃学致远”,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富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着眼于时代发展未来趋势。它不仅是镌刻在校园里的八个大字,更是流淌在滁州职院人血脉中的精神基因,是指导学院办学实践的行动指南,是照亮无数学子人生道路的智慧灯塔。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中,这八字校训将继续发挥其强大的凝聚、激励和导向作用,推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征程上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60219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82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