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绍兴市农业技术学校(绍兴农校)

绍兴市农业技术学校(绍兴农校)是浙江省内具有鲜明农业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其发展历程与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作为绍兴市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学校以“扎根三农、服务乡村振兴”为宗旨,构建了涵盖种植、养殖、农业工程等领域的专业体系,形成了“产学研结合、育训并重”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智慧农业教育改革,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

在专业设置上,绍兴农校聚焦现代农业产业链需求,开设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核心专业,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占比超60%。师资队伍方面,现有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并与浙江农林大学、省农科院建立专家工作站,形成“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教学体系。硬件设施上,学校建有智能温室、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及农业物联网实验室,实训设备总值突破8000万元,为学生提供从传统农技到现代农业技术的全场景学习环境。

然而,随着农业产业升级加速,学校面临新兴技术课程开发滞后、跨学科复合型师资短缺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数字农业、生态农业等前沿领域布局,深化与龙头企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以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适配性。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绍兴农校始建于1958年,历经三次重大转型:1985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00年开设现代农业技术特色专业,2018年获批浙江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始终坚持“立足绍兴、辐射全省、服务三农”的定位,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兼有农民培训、技能鉴定的多功能办学格局。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58-1990年基础农业技能教育培养基层农技员超3000人
1991-2010年省级重点中专建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2011年至今高水平学校创建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

二、核心专业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6大专业群,其中园艺技术、畜牧兽医为省级优势专业,农业物联网技术为新兴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基础课程覆盖农业生物学、植物保护等通识内容,专业课程按产业链环节设置模块化教学。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
园艺技术花卉栽培、果蔬储运技术园艺工(高级)
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控、饲料配方设计执业兽医资格
农业物联网智能灌溉系统、农业大数据应用物联网工程师

三、师资结构与科研能力

截至2023年,学校共有教职工1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人,行业兼职教师占比35%。近三年累计完成市级以上教研课题27项,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5套,形成“季节性分段教学”“田间课堂”等特色教学模式。

指标类型2020年2023年增幅
双师型教师比例68%75%+7个百分点
企业兼职教师数32人50人+56%
横向课题经费85万元210万元+147%

四、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

学校构建“三层递进”实践教学体系:一年级认知实习、二年级跟岗实训、三年级顶岗实习。与海亮集团、绍兴绿容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近五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社会培训方面,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4000人次,覆盖茶叶加工、电商直播等新业态。

  • 校企合作模式:现代学徒制覆盖80%专业,订单班占毕业生总数35%
  • 技能竞赛成果: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项67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2项
  • 社会服务网络:建立越城区、柯桥区等5个乡村振兴服务站

五、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当前制约因素包括:农业人工智能课程开发进度滞后于产业需求,县域农业企业参与深度不够,以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待提升。对此,学校计划实施三大战略:一是建设数字农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二是联合龙头企业开发岗位标准,三是打造“农创+电商”孵化平台,预计2025年实现产教融合项目覆盖率提升40%。

作为区域农业教育的领航者,绍兴农校通过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正在探索一条中等农业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其经验对同类院校应对农业产业变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814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459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