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仁寿县国腾职业技术学院(仁寿国腾职院)

仁寿县国腾职业技术学院(仁寿国腾职院)

仁寿县国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立足成渝经济圈、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以“产教融合、技术立校”为核心理念,依托仁寿县区位优势与地方产业需求,构建了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为主的专业体系。近年来,学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训设施建设、优化师资队伍,逐步形成“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数据显示,2023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2%,其中80%以上进入川渝地区制造业企业,凸显其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然而,相较于省内同类院校,其在科研投入、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仁	寿县国腾职业技术学院

一、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适配性

学院位于眉山市仁寿县视高经济开发区,紧邻天府新区与成都东部新区,距成都市中心约40公里。该区位特点使其深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带,尤其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与周边企业形成紧密联动。

指标仁寿县国腾职院四川城市职院(眉山)成都工贸职院
距主城区距离40公里15公里25公里
周边产业园区数量3个(含天府国际汽车城)2个5个
主导产业匹配度汽车制造、电子信息(90%+)文旅、商贸(70%)装备制造、物流(85%)

地理优势显著,但需注意公共交通班次密度不足对师生通勤的影响。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学院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6个省级重点专业,形成“工科为主、商科为辅”的布局。2023年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淘汰会计电算化等3个传统专业。

专业类别2020年占比2023年占比产业需求增长率(2020-2023)
装备制造类35%42%18%
信息技术类28%35%25%
现代服务类30%20%12%
其他7%3%-

动态调整机制有效,但新兴专业实训设备投入滞后问题仍需关注。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截至2023年9月,学院拥有专任教师327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较2020年提升15个百分点。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仅为28%,明显低于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指标2020年2023年全省高职均值
专任教师总数265327410
高级职称占比18%28%35%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42%55%62%
企业兼职教师占比12%21%18%

需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四、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学院建有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4大实训中心,其中与吉利集团共建的“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获省级示范项目认定。设备总值达1.2亿元,生均实训设备值超8000元。

实训类型设备数量合作企业覆盖专业数
基础实训室85间-全部专业
专项实训中心12个吉利、京东方等8家15个
虚拟仿真平台6套华为、新大陆9个

企业参与深度有待加强,部分专业实训项目更新周期较长。

五、就业质量多维评估

2023届毕业生进入制造业比例达65%,对口就业率78%。本地就业占比58%,较2020年下降12个百分点,显示区域辐射能力增强。

指标2021届2023届
就业率89%92%
起薪均值(元)42004800
国企就业占比18%25%
专升本比例12%15%

薪资水平提升显著,但中小企业仍是主要就业去向。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近三年纵向课题立项43项,技术成果转化17项,产生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与地方政府共建“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年培训超2000人次。

年份课题数专利授权量技术服务到款额(万元)
2021128450
20221612820
202315151200

横向课题占比偏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需完善。

七、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建立“奖学金+技能竞赛+创新创业”三维激励机制,2023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97项。设立“双创”孵化基地,入驻项目32个,带动就业180人。

支持类型覆盖率人均投入(元)成效指标
奖学金15%3000励志助学200+人次/年
竞赛培训8%5000国赛奖项3项/年
创业扶持3%10000孵化企业存活率65%

资源分配集中度较高,普惠性支持政策待加强。

八、数字化教学转型进展

建成智慧教室45间,开发在线课程268门,实现70%课程混合式教学。引入AI学习分析系统,精准识别学习困难学生320人次/学期。

项目2022年2023年
数字资源总量(TB)85150
教师信息化培训覆盖率65%88%
线上考试比例30%60%
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占比12%25%

数字化转型速度领先,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仍需系统规划。

仁寿县国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精准定位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在实训基地建设、就业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科研创新能力薄弱、师资结构失衡、数字化转型深度不足等问题仍制约其发展。未来需重点加强高层次团队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完善继续教育通道,方能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升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