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竹县职业中学杨洋老师是一位兼具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其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在当地职业教育领域表现突出。从教十余年来,他始终聚焦汽修专业教学改革,主导开发了“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了“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实操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其主持的省级课题《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程标准化建设研究》成果被纳入学校教学大纲,相关论文获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技能竞赛指导方面,杨洋连续五年带领学生斩获省级汽修技能大赛奖项,其中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赛项一等奖,创下该校历史最佳成绩。除教学外,他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牵头建立校企联合培训中心,为县域汽修企业技术人员提供专项培训超300人次,助力地方产业升级。其“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不仅塑造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更为职业中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一、教学成果与课程创新
杨洋老师在课程体系构建上突破传统学科壁垒,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模块。其主导开发的《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采用“案例导入-原理剖析-实操验证”三段式教学法,学生实操考核优秀率从2018年的62%提升至2023年的89%。通过引入AR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发动机拆解、电路检测等数字化实训场景,有效解决高危操作教学难题。
年份 | 课程创新点 | 学生实操考核优秀率 | 企业满意度 |
---|---|---|---|
2019 | 引入二维码扫码获取微课资源 | 68% | 82% |
2021 | 开发新能源汽车实训模块 | 76% | 89% |
2023 | 应用AR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 89% | 95% |
二、科研项目与学术贡献
近五年主持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其中《中职汽修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填补区域师资建设研究领域空白。发表的《基于PDCA循环的实训教学质量提升策略》被核心期刊收录,提出的“四维质量监控体系”被多所职业院校采纳。
项目名称 | 立项级别 | 研究成果 | 应用范围 |
---|---|---|---|
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程标准化建设研究 | 省级重点课题 | 出版校本教材2部 | 川东片区6所职校 |
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市级教改项目 | 开发课程标准12项 | 达州地区职业院校 |
职业院校师徒制传承机制创新研究 | 校级重点项目 | 建立导师库42人 | 本校全部专业 |
三、技能竞赛指导成效
自2018年担任技能竞赛教练组组长以来,建立“阶梯式”备赛机制,将竞赛内容分解为12个专项能力点进行强化训练。2022年指导学生获省级一等奖作品《智能网联汽车故障诊断系统》实现故障检测效率提升40%,该方案已被合作企业转化为实际产品。
竞赛名称 | 获奖等级 | 创新亮点 | 成果转化 |
---|---|---|---|
四川省中职汽修技能大赛 | 一等奖(2021) |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优化 | 企业采用降低维护成本15%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二等奖(2022) | 智能诊断设备研发 |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 |
行业技术创新挑战赛 | 金奖(2023) | 车载系统远程升级方案 | 签约科技成果转化协议 |
四、社会服务与产教融合
牵头组建“大竹汽修行业产学研联盟”,推动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2022年为全县23家汽修企业开展新能源车技术培训,参训人员通过率达97%,助推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升级。主导开发的《汽车维修工(高级)》培训课程包被纳入达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目录。
五、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推行“现代学徒制+岗位轮换”培养模式,近三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数据显示85%的学生在入职两年内获得技能等级晋升,用人单位对职业素养满意度从2019年的78%提升至2023年的93%。
六、教学资源建设
主持建设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累计访问量突破50万次。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库包含18个典型工作场景,其中“自动变速器拆装”项目被教育部认定为优质数字资源。牵头组建的区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已吸纳12所职业院校加入。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
作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引进IHK认证体系构建“双元制”本土化课程。2023年带队赴德国参加职业教育创新论坛,其设计的“跨境线上实训中心”方案获得国际职教联盟资助立项。
八、专业建设与团队引领
担任汽修专业带头人期间,推动专业群入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名单。创建“名师工作室”培养青年骨干教师15人,其中3人获市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主导制定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师能力标准》成为川东北片区师资考核重要依据。
杨洋老师通过系统性教学改革与持续创新,构建了“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生态。其实践成果不仅提升了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更推动了区域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其主导的智能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国际化合作探索,为县级职教发展提供了具有示范价值的“大竹模式”。未来需在跨区域教育协同、产业学院深度共建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