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宁夏师范大学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宁夏师院校训详解)

关于宁夏师范大学校训的综合评述宁夏师范大学,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扎根于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固原市,承载着为地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校训,是一所大学精神灵魂的集中体现,是其办学历史、文化积淀、价值追求和教育理念的高度凝练,对于师生员工具有凝聚、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宁夏师范大学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源远流长,深刻隽永。这八个字并非该校独创,而是对整个中国师范教育核心理念的传承与坚守,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古今中外对教育者品格的共同要求。具体而言,“学高为师”强调了为师者必须具备渊博精深的学识、持续学习的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基础;“身正为范”则突出了为师者道德情操、人格修养和行为世范的根本性,体现了教育“育人”的本质属性,即通过教育者自身的模范行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化。将“学高”与“身正”二者辩证统一地作为校训,精准地概括了师范教育的双重目标——培养既有扎实学识又有高尚师德的教育工作者。在宁夏师范大学的办学实践中,这一校训不仅镌刻于校园之内,更深深融入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全过程,内化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认同与行动自觉,指引着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不断前行,为宁夏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深入阐释这一校训的内涵、历史渊源及其在宁夏师范大学的具体实践,对于理解这所高校的精神特质与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宁夏师范大学校训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校训的文本释义与思想渊源

宁夏师范大学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对其进行逐字逐句的解析,是理解其深意的第一步。

“学高为师”,其核心在于“学”与“高”。“学”不仅指静态的、已经掌握的知识储备,更动态地涵盖了学习的能力、治学的方法和探究的精神。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能够不断追踪学术前沿,更新知识结构。“高”则是对“学”的境界要求,意味着学识应当渊博、专精、系统,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而非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唯有“学高”,才能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格,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起知识的权威,激发其求知欲。所谓“为师”,即指明了这种高深学识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基本前提和硬性条件。

“身正为范”,其关键落在“身”与“正”。“身”指的是教育者的整个生命存在,包括其品德、情操、言行、作风等综合素养。“正”是核心标准,意味着正直、正派、公正,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魅力。“身正”是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它要求教师成为道德的楷模、行为的标杆。所谓“为范”,即是说这种端正的品行本身就是一种最有力、最直接的教育力量,能够为学生提供可效仿的榜样,实现“不教之教”的育人效果。

这两句话的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学高”是“为师”之基,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得好”的问题;“身正”是“为范”之本,解决“为何教”和“如何育好人”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个有才无德的教师,可能误人子弟;一个有德无才的教师,则无法胜任教学任务。只有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

这一校训的思想渊源深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始终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礼记·学记》中也有“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的论断,指出仅靠死记硬背的知识不足以担当教师重任。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更是将其明确为师范教育的圭臬。
因此,宁夏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也符合世界范围内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普遍要求。

校训在宁夏师范大学办学实践中的体现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宁夏师范大学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精神,全面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从墙上的标语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在人才培养方面:

  • 强化专业素养,夯实“学高”基础:学校构建了以师范专业为主体、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注重夯实学生的学科专业基础。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教育见习、实习、研习)、建设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等措施,着力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从教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为其未来成为“学者型”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 突出师德养成,铸就“身正”品格:将师德教育置于教师培养的首位。开设教师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将师德规范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邀请优秀校友和教学名师作报告、组织学生赴基层学校进行志愿服务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严格学业标准和纪律要求,引导学生养成严谨求实、诚实守信的优良学风。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 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践行“学高”标准: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通过实施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支持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进修、攻读学位,组织教学技能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成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身正”标杆: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任、评优、晋升的首要标准。严厉查处师德失范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鼓励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 营造崇尚学术的氛围:通过举办“博雅讲堂”等学术讲座、支持学生学术社团活动、建设书香校园等,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励师生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体现对“学高”的尊崇。
  • 弘扬高尚道德风尚:利用校史馆、宣传栏、校园媒体等载体,宣传校训精神,讲述优秀师生和校友的先进事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主题教育,培育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使“身正为范”成为校园内普遍的价值认同。

在服务地方发展方面:

  • 发挥智力优势,体现“学高”价值:学校紧密围绕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的短板,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教师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承担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项目,为提升宁夏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贡献力量,将高水平的“学”服务于社会。
  • 担当社会责任,彰显“身正”风范:组织师生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奉献中锤炼品格、了解国情区情。这既是“身正”教育的延伸课堂,也展现了大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校训的时代意义与未来展望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宁夏师范大学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没有过时,反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在知识爆炸和信息化的今天,“学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具备信息素养,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备跨学科整合知识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在价值多元和社会变革加剧的背景下,“身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拔节孕穗期”的关键人物,其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教师必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教育初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对于宁夏师范大学而言,立足宁夏,面向西部,服务全国,其校训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学校承担着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教师的重任。这就要求未来的教师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学高),更要有扎根基层、奉献教育的坚定信念和崇高师德(身正)。校训精神正是激励一代代宁师人投身西部教育事业、谱写青春华章的不竭动力。

展望未来,宁夏师范大学将继续高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旗帜,将其深度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学校将努力培养更多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更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校训的精神火炬,必将在这所塞上高校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576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3.6457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