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衢州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衢州学院思政教育评价)

关于衢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评述衢州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浙西历史文化名城衢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和应用型高校特点。总体而言,该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健全、机制顺畅、成效显著,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提升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于此同时呢,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管理服务有机结合,构建了“三全育人”的大格局。特别是在挖掘和利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南孔文化”的当代价值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育人品牌,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和地域亲和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提升,更着力于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呈现出教育内容实、形式活、载体新、效果好的良好态势,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衢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解析

衢州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并将其摆在办学治校的重要位置。学校深刻认识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因此,构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定位、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一、 健全的工作体系与坚实的组织领导保障

学校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 顶层设计科学:学校党委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和考核标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 队伍建设有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通过常态化培训、学术交流、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能力。
  • 条件保障到位:在经费投入、场地设施、资源配备等方面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保障,确保各项活动、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为工作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 主渠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衢州学院持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设全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并确保教材、学时和学分落实到位。
    于此同时呢,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方针以及学生思想实际,及时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 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和推广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慕课、微课、智慧课堂等,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鼓励教师开展“翻转课堂”等教学实践,提升课堂讲授的深度和广度。
  • 实践教学有效嵌入:将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理论宣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实现知行合一。
  • 考核方式多元评价:改革单一的期末试卷考核方式,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查并重的多元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思想成长。


三、 文化育人:深度融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衢州是南孔圣地,儒家文化底蕴深厚。衢州学院巧妙地将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地方特色。

  • “南孔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南孔文化中蕴含的仁爱、诚信、礼让、智慧等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举办“儒学讲座”、开展“南孔文化”研学活动等,引导学生汲取传统文化养分,陶冶道德情操,增强文化自信。
  • 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塑造:打造了一系列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品牌活动,如读书节、科技文化节、社团巡礼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价值引领和思想熏陶的作用。
  • 环境育人功能凸显:注重校园人文景观建设,通过设立文化长廊、雕塑、名言警句牌等,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接受思想的洗礼。


四、 实践育人:强化社会责任与实干能力培养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衢州学院格外重视实践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提升境界。

  • 社会实践常态化制度化:将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和支持学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连续多年组织大规模、有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生态环保、科普宣传等开展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育人效果。
  • 志愿服务精神广泛弘扬: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搭建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学生注册成为志愿者,积极参与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型赛会、社区建设、扶危济困等场合,都活跃着衢州学院学子的身影,志愿服务已成为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 专业实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在专业实习、实训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也同步加强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劳动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五、 网络育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机遇,衢州学院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积极构建高效、互动、安全的网络育人环境。

  • 网络平台矩阵建设:运营维护好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传播主流价值,展示校园风采。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以及学生组织也纷纷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网络平台,形成了协同发声的网络矩阵。
  • 网络内容创新生产: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创作生产一批贴近学生生活、形式生动活泼、内容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如微视频、动漫、H5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引导,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覆盖面。
  • 网络素养教育加强: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理性发声,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提升信息辨别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


六、 心理育人:关怀心灵健康促进和谐发展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完善,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建立了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构建了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 危机预防与干预有效: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危机学生。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使其成为发现和帮助心理困扰学生的重要力量。
  • 积极心态培育倡导: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团体辅导、心理沙龙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营造关注心理健康、助人自助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七、 管理服务育人:在细微处见实效

学校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育人理念贯穿于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优质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管理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从而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他们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校通过明确职责、加强培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推动辅导员、班主任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学生,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 学业与生涯发展指导:建立健全学业指导与生涯发展服务体系,帮助学生制定学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将思想引导融入学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中,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资助育人工作深化:在做好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鼓励他们自强不息、感恩回报。

衢州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工程。它既牢牢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又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网络空间、心理关怀和管理服务等育人渠道;既注重理论灌输和价值引领,又强调实践养成和文化浸润;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又与时俱进地回应时代课题和学生需求。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衢州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引导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展望未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特点的持续变化,衢州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将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迈向更高的水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491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94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