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广西金融职院校训历史)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崇德尚能,知行合一”。这八个字不仅高度凝练了学院的办学理念与精神追求,更深刻指引着每一位师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崇德”置于首位,强调了道德修养的至高地位,体现了学院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尚能”则凸显了对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极致追求,契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和教师不断精进业务,掌握过硬本领。“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要求将所学的道德知识、专业理论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反对空谈,注重实效,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该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深深植根于学院的发展历史与时代背景之中。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纪中叶的银行干部培训学校,历经数十载沧桑,从中等职业教育到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其服务金融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始终未变。校训正是在这一漫长的办学积淀中,经过不断提炼、凝聚共识而最终确立的。它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又融入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既反映了金融行业对从业人员“德能兼备”的严苛要求,也彰显了学院在新时代力求创新、追求卓越的坚定决心。
因此,这则校训是学院历史底蕴、行业特色与教育理想的集中体现,是引领其未来发展的精神旗帜。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及其深厚历史底蕴
一、 校训的文本解读与核心内涵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崇德尚能,知行合一”,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每一个词语都承载着厚重的期望与要求。

崇德:“崇”是推崇、高尚的意思,“德”指道德、品行。“崇德”就是将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对于一所金融类院校而言,这一点具有极端重要性。金融行业是国民经济命脉,直接关系到资金安全和社会信用体系,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有着远超一般行业的要求。“崇德”要求师生不仅要在个人修养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和职业观,恪守诚信原则,坚守廉洁底线,未来才能成为值得信赖的金融卫士。这是学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直接体现。

尚能:“尚”是尊崇、注重,“能”指能力、技能。“尚能”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即高度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和与时俱进的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学院通过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为学生锤炼“能”提供全方位保障。“尚能”鼓励师生追求技艺精湛,成为行业内的能工巧匠和专业能手。

知行合一:这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重要哲学理念,强调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知”是指理论知识、道德认知,“行”是指实际行动、实践操作。“知行合一”反对脱离实践的空想和缺乏理论指导的盲动。对于职业教育,它要求师生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获取,更要善于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知识,从而深化认识、提升能力;同时,也不能只埋头操作,而要在实践中思考、总结,形成新的理论认知。它要求将崇高的道德品质(德)和卓越的专业能力(能)切实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一处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言行一致。

这八个字是一个有机整体:“崇德”是根基,决定了人才的方向;“尚能”是干枝,构成了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知行合一”则是方法论,是实现德能兼备目标的根本途径。三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型。
二、 校训诞生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经纬校训的提炼与确立,与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史息息相关,是其办学传统、行业特色与时代精神碰撞融合的结晶。

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分行举办的银行干部训练班。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培养一支懂业务、守纪律、作风硬的金融干部队伍是恢复经济、稳定金融的迫切需求。当时的培训虽无明确的校训条文,但“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要求已深深烙印在机构的基因里,这为日后“崇德尚能”的提出埋下了历史的伏笔。

随着改革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激增,要求也更加系统化。学院的前身之一——广西银行学校在长期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逐步形成了注重实践、强调合规的教学特色。师生们秉承着为金融一线培养实用人才的信念,兢兢业业,这其中已然蕴含着“尚能”与“知行合一”的朴素实践。

进入21世纪,中国职业教育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春天。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于此同时呢,金融全球化、电子化、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风险也更加复杂。这对金融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新挑战:既要有精湛的技能以适应技术进步,又要有崇高的职业操守以防范道德风险。

在此时代背景下,经教育部批准,在广西银行学校基础上组建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从中职到高职的跨越式发展。升格为高等院校后,学院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迫切需要一则能够统领全局、彰显特色、传承历史、开启未来的校训。于是,学院在总结数十年办学经验、凝练行业核心要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它:

  • 传承了历史基因:将几十年来办学过程中形成的重品德、重技能的优良传统进行了升华和固化。
  • 回应了时代呼唤:精准契合了新时代金融行业对德能兼备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培养要求。
  • 指明了未来方向:为学院在新的发展阶段明确了价值导向和育人目标,成为凝聚师生、校友的精神纽带。

三、 校训与办学实践的全方位深度融合校训绝非墙上的标语,而是深深融入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各项办学实践活动的灵魂。

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崇德”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学生日常管理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全过程。学院开设金融职业道德、合规教育等特色课程,定期举办廉洁文化讲座、诚信主题活动,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尚能”体现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和实训条件上。学院紧密对接广西及北部湾经济区金融产业链,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建设了仿真的银行、证券、保险业务实训中心;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教学,引入技能大师,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知行合一”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学院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订单班,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校训同样是对教师的要求。学院要求教师既要有“德高为范”的品行,又要有“学高为师”的技艺,争做“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将行业最新实践“知”识带回课堂,并能指“行”学生的技能训练, themselves being practitioners of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在校园文化营造中:校训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通过校史馆、校园景观、宣传平台等载体,持续讲好校训故事,宣传践行校训精神的师生典型。评选“技能标兵”、“道德模范”,举办“知行文化节”等活动,使校训从文字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形成了一种崇尚品德、钻研技能、注重实践的优良校风学风。

在服务行业发展方面:学院立足金融行业,校训精神也体现在服务社会中。学院为金融机构提供员工培训、技术咨询,承担行业资格考试任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这些服务本身就是“能”的输出,而在这个过程中恪守诚信、保质保量,则是“德”的展现,最终实现了学院与行业“知行合一”的协同发展。
四、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深远意义在当今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职业教育地位日益凸显的新时代,“崇德尚能,知行合一”这则校训展现出愈加重要的当代价值。

它是应对金融行业变革的定盘星。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正在重塑金融业态,但无论技术如何迭代,金融的本质仍是信用,人的道德与专业判断依然至关重要。校训强调的“德”与“能”,正是确保金融从业者在复杂环境中不变质、不掉队的核心素质。

它是培育新时代金融工匠的指南针。国家号召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便是德艺双馨。校训完美契合了这一要求,“崇德”是工匠的魂,“尚能”是工匠的技,“知行合一”是成为工匠的路径,指引着学生向着高素质金融工匠的目标努力。

它是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在职业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是立校之本。校训作为学院的核心文化标识,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形象,持续推动学院在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一批又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优秀金融人才。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源于历史,基于现实,指向未来。它已不仅仅是八个汉字,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传统,一种力量,将继续照耀每一位金院人的前行之路,见证学院在服务金融强国建设的征程中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8828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804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