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机械工业学校(成都机电职校)

成都机械工业学校(成都机电职校)

成都机械工业学校作为西南地区机械制造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始终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体系。学校依托行业背景,形成了“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在数控技术、智能制造等专业领域具备显著优势。通过与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学校实现了理论教学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衔接。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其中70%以上进入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人才输送源。

成	都机械工业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2年创建的成都机械技工学校,2005年升格为普通中专并更名为现名。作为四川省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始终聚焦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形成“中职-高职-应用本科”贯通培养体系。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52-1998年机械技工学校阶段培养技术工人超2万人
1999-2004年省部级重点技校建设获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
2005年至今转型升级为中专院校建成3个省级重点专业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机械制造+智能控制”专业集群,开设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8个核心专业。采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基础课程占比40%,专业方向课程占比60%。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证书
机械制造类数控技术应用CAD/CAM、液压传动数控车工中级
自动化类工业机器人PLC编程、电气控制电工特种作业证
新兴制造类3D打印技术逆向工程、材料成型增材制造职业技能证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国际认证培训等途径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82%。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企业经历要求
理论型教师4535.7%每年1个月企业调研
实践指导教师6148.4%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
兼职企业导师2015.9%来自合作企业技术骨干

四、实训基地建设

投入1.2亿元打造“厂中校”实训体系,建有精密加工、智能控制等6大实训中心。与西门子、海尔等企业共建1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资产总值达8000万元。

实训类别设备数量价值(万元)合作企业
数控加工85台2300沈阳机床集团
工业机器人12工作站1500ABB中国
3D打印20套800闪铸科技

五、产教融合机制

创新“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42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近五年开展横向课题14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500万元。

  • 组建“成机-西门子”智能制造学院
  • 开发《精密检测技术》等6门定制课程
  • 实施“1.5+1.5”工学交替培养方案
  • 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覆盖率达100%

六、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升学有通道、就业有质量”的多元发展体系。年均30%毕业生通过单招考试进入高职院校,70%实现对口就业,起薪水平高于省均值23%。

发展类型比例典型去向平均月薪
升学深造32%四川工程职技学院
直接就业68%东方电气集团5200元
创业扶持5%机械加工微企

七、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三方督导、四维评价”质量监控机制,引入ISO29990国际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标准。近三年毕业生雇主满意度达93.6%,家长认可度提升至89%。

  • 教学督导:校领导听课年均120节次
  • 企业评价:参与毕业设计答辩占比40%
  • 技能抽测:省级竞赛获奖率连续5年居前3
  • 社会反馈:第三方机构年度质量报告制度

八、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1万人次,承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3项。牵头组建“成都智能制造职教联盟”,辐射川内16所职业院校。

服务项目年度规模受益对象经济效益
新型学徒制培训2000人企业新入职员工人均增效3.2万元/年
技能等级认定4500人次社会求职者取证通过率81%
技术攻关服务17项中小微企业节约成本超800万

经过六十余载发展,成都机械工业学校已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育人生态。其“车间即课堂、师傅即教师”的教学特色,不仅传承了机械制造的文化基因,更通过数字化转型赋予传统专业新动能。面向“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学校正加速推进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探索AI+教育新模式,持续为装备制造业输送“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