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廊坊卫院校训历史)

关于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的校训“厚德 笃学 博爱 精医”,是该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与高度凝练。这八个字不仅承载着学院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指引其师生行为规范与价值追求的精神灯塔。从其内涵来看,“厚德”居于首位,强调了医学教育中道德品质的根基性作用,要求师生以崇高的道德情操立身立业;“笃学”是对学习态度的要求,倡导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求学精神,这是掌握复杂医学知识的必由之路;“博爱”则直接源于医学的人文内核,体现了对生命无差别的尊重与关爱,是医疗卫生工作者必备的职业情怀;“精医”是最终的目标追求,要求技艺精湛、医术高明,体现了对专业能力的极致追求。这一校训的提出与发展,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紧密相连。它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思想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职业教育强调技能精湛、服务社会的时代要求。回顾其历史,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伴随着学院从初创、发展到壮大的各个阶段,是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和升华的结晶。它激励着一代代廊坊卫职院人恪守职业操守,刻苦钻研技艺,为区域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因此,深入解读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的校训,不仅是对其文字含义的理解,更是对学院精神脉络、文化基因和历史传承的一次深刻探寻。


一、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校训的正式表述与深刻内涵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的校训“厚德 笃学 博爱 精医”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层次,每一个词语都代表着一个重要的价值维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价值体系。


1.厚德:立身之本与职业基石

“厚德”一词,源自《周易》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以深厚的德性容载万物。在医学院校的语境下,“厚德”被赋予了更为具体和崇高的意义。
  • 道德修养的基石:它首先要求师生具备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医学是与人打交道的科学,医者的品德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心理感受。一个缺乏道德约束的医者,即使技术再高超,也可能因利益驱动或责任心缺失而贻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厚德”是医学教育的第一课,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先决条件。
  • 职业道德的核心:更进一步,“厚德”特指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即医德医风。这包括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同情心、高度的责任感、廉洁行医的操守以及严谨求实的态度。廊坊卫生职业学院将“厚德”置于校训之首,明确宣告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原则,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前,必须先筑牢学生的道德堤坝。
  • 社会责任的体现:“厚德”也蕴含着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担当精神。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从业者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个人的价值实现融入到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之中。


2.笃学:成才之路与专业要求

“笃学”意为专心好学、坚持不懈地学习。语出《论语》中“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在知识爆炸、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笃学”精神对于医学领域而言尤为重要。
  • 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医学知识体系庞大而精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各学科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掌握。“笃学”要求师生摒弃浮躁,沉下心来,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项操作技能。这种态度是打下坚实专业基础的根本保障。
  • 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医学的发展永无止境,新的疾病、新的技术、新的理论不断涌现。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研究热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笃学”正是对这种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的倡导。
  • 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实践性。“笃学”不仅指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包括在实验实训、临床实习中勤于动手、善于总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作为职业院校,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干中学、学中干”的实践能力,“笃学”精神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博爱:人文情怀与职业灵魂

“博爱”即广博无私的爱,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在医学领域,“博爱”是超越技术层面,直抵医学本质的核心价值。
  • 尊重生命的普世价值:“博爱”首先意味着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与关爱,不分国籍、种族、信仰、贫富、社会地位。这种无差别的爱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的最高体现。它要求医务工作者将每一位患者都视为值得全力救治和关怀的生命个体。
  • 服务患者的内在驱动:源于“博爱”的同情心与怜悯心,是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内在动力。它能够化解职业倦怠,支撑医务工作者在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始终保持耐心、细心和爱心,给予患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治疗,更是心理上的慰藉。
  •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桥梁:在当下社会,良好的医患沟通与和谐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博爱”精神引导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患者的痛苦与焦虑,用温暖的语言和行动赢得患者的信任,这本身就是一剂重要的“良药”。


4.精医:技艺追求与事业目标

“精医”即医术精湛、精益求精。这是对医学专业能力的最高要求,也是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 高超技艺的锤炼:“精医”要求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不能满足于掌握一般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追求卓越,力求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达到熟练、精准乃至高超的水平。无论是诊断、治疗、护理还是康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湛的技艺作为保障,这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 科学精神的秉承:“精医”的背后是严谨的科学精神。它要求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医学规律,以证据为基础进行决策,反对任何形式的迷信和伪科学。
    于此同时呢,它也鼓励在遵循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更有效、更微创、更人性化的诊疗方法。
  • 终身职业发展的导向:将“精医”作为校训的一部分,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的师生树立了明确的职业发展导向。它激励师生在职业生涯中永不满足,不断攀登专业技术的高峰,努力成为所在领域的能工巧匠甚至专家能手,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贡献力量。

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厚德”是方向保障,“笃学”是实现路径,“博爱”是精神内核,“精医”是最终目标。它们共同描绘了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所期望培养的理想人才画像——既有仁爱之心,又有扎实学识,更有精湛技能的德技双馨的高素质医疗卫生技术技能人才。


二、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脉络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学院的发展历史、我国医学教育传统以及时代精神的土壤之中。其演进脉络反映了学院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办学使命和育人理念的深刻思考与不懈探索。


1.办学传统与精神的积淀期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后期成立的相关卫生学校。在漫长的办学过程中,尽管可能没有像今天这样正式、凝练的校训文本,但“厚德、笃学、博爱、精医”所蕴含的精神内核早已在实践中萌芽并逐渐形成传统。
  • 响应国家号召的创办背景:学院的创办与发展,与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背景紧密相关。早期的办学目标非常明确,即为地方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卫生人才。这种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定位,本身就蕴含着强烈的奉献精神(厚德、博爱)和重视实践能力(精医)的取向。
  • 严苛环境下的品质锤炼:在办学条件相对艰苦的时期,师生们克服困难、勤俭办学、刻苦钻研的故事,成为了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在逆境中奋发图强、追求知识(笃学)、磨练技能(精医)的经历,为后来校训精神的提炼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基础。
  • 行业规范的深刻影响:医疗卫生行业自古以来就有严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如“希波克拉底誓言”、“大医精诚”等。这些行业共识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院的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强调职业道德(厚德)和人文关怀(博爱)成为了一种自觉。

在这一阶段,校训的精神元素更多地是以一种隐性的、弥漫在校园文化中的方式存在,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严格的教学管理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传递给学生。


2.校训的正式提出与确立过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发展,校园文化标识系统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校训作为学校的灵魂和精神象征,其系统提炼和正式确立被提上日程。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校训的最终定型,大致经历了以下过程:
  • 文化建设的自觉时代:进入新世纪,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学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凝聚人心、彰显特色、引领发展的重要性。系统总结办学经验,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校训、校风,成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内涵发展的关键一环。
  • 广泛的征集与研讨:校训的确定通常是一个民主、科学、严谨的过程。学院很可能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通过座谈、征文、研讨会等多种形式,面向全校师生员工、乃至校友广泛征集意见和方案。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对学院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的大讨论、大梳理,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作用。
  • 内涵的提炼与升华:在众多提议中,“厚德、笃学、博爱、精医”这八个字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准确地把握了医学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涵盖了德、学、情、技四个关键维度,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医学伦理的精髓,又契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它语言凝练,对仗工整,易于记诵,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感召力。
  • 正式的颁布与宣传:在经过充分论证和必要程序后,学院最终将“厚德 笃学 博爱 精医”正式确定为本院校训,并通过文件、仪式、校园环境布置(如刻于醒目位置)、宣传材料等多种渠道向校内外的公布和宣传,使其迅速成为全体师生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准则。

这一确立过程,标志着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的精神文化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隐性走向显性,完成了其核心价值的体系化建构。


3.校训在新时代的践行与发展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践行,在于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廊坊卫生职业学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校训持续发挥着导向、激励、规范和凝聚作用,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将校训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强化“厚德”与“博爱”教育;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突出“笃学”与“精医”的要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行“1+X”证书制度,强化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 在重大考验中彰显价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的师生和校友们挺身而出,或奔赴一线参与防控救护,或坚守岗位保障基层卫生服务,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博爱”与“精医”的真谛,践行了“厚德”的承诺,展现了“笃学”的成果,校训精神在实战中得到了淬炼和升华。
  • 引领学院发展战略:校训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也深刻影响着学院的发展规划。
    例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厚德),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笃学),营造关爱学生、服务患者的校园氛围(博爱),以及聚焦区域卫生健康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打造品牌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精医)等,都可以看到校训精神的引领。
  • 成为校友文化标识:校训也成为连接广大校友的情感纽带。无论校友们身在何方,从事何种医疗卫生工作,“厚德 笃学 博爱 精医”这八个字都是他们共同的记忆和身份认同,激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母校争光。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的校训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严谨的确立过程和持续的实践发展。它源于历史,基于现实,面向未来,是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 校训对学院师生及校园文化的深远影响

校训一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会对一所学校的师生行为、校园风气乃至社会形象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的校训“厚德 笃学 博爱 精医”正是如此,它如同一种无形的力量,塑造着学院的独特气质。


1.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导向作用

校训首先是全体教职员工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 师德师风建设的标尺:“厚德”要求教师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学院在教师评价、评优评先中,必然将师德表现放在首位,这与校训精神高度一致。
  • 教学科研能力的推动力:“笃学”与“精医”激励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深入钻研业务,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教师们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企业实践、技术研发,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
  • 关爱学生成长的行动指南:“博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关心他们的学业、生活和身心健康,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2.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塑造功能

学生是校训最直接的感受者和践行者。校训通过入学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实习实践等途径,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
  • 价值观念的奠定:从入学第一天起,学生就开始接触和理解校训。通过反复宣讲和浸润式体验,“德技并修”的价值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明确未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 学习风气的引领:“笃学”精神倡导下,校园里刻苦学习、勤练技能蔚然成风。图书馆、实训室里勤奋的身影,技能大赛上拼搏的汗水,都是对校训的最好诠释。这种良好的学风直接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扎实掌握。
  • 职业素养的培育:通过临床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学生有机会将“博爱”精神付诸实践,提前体验医患沟通,培养同情心和服务意识。严格的技能训练和考核,则是对“精医”要求的具体落实,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习惯。


3.对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效应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体现在学校的物质环境、制度文化和精神风貌之中。
  • 物质文化的体现:校训会被镌刻在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文化石上,展示在宣传栏、网站、宣传册中,使其无处不在,时刻提醒和激励师生。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也可能融入与校训相关的元素,营造出特定的文化氛围。
  • 制度文化的依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规定、学生行为准则、师德规范等,其制定和实施都会体现校训的精神。
    例如,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零容忍”体现了“笃学”与“厚德”的要求;对优秀师生、先进事迹的表彰,则树立了践行校训的榜样。
  • 精神文化的核心:在校训的引领下,学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一种崇尚道德、热爱学习、充满关爱、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得以形成,这种软实力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了师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总而言之,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的校训绝非空洞的口号,它已经深深融入学院的血脉,成为指引发展方向、规范师生行为、塑造文化特质的核心力量,持续不断地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输送着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人文素养、扎实专业知识和过硬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发彰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508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50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