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全面、深刻、联系实际地阐释校训,对于认知学校、激励师生、塑造品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甘肃卫生职业学院校训的深层意蕴与实践导向一、 校训的核心表述与基本解读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的校训,以其精炼而有力的语言,承载着厚重的期望与深刻的内涵。其核心表述为“厚德 精术 笃行 济世”。这八个字,源远流长,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精华,又紧密结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特别是卫生健康领域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
厚德,位列校训之首,凸显了“德”在人才培养中的根本性地位。它要求师生首要注重道德修养,培育高尚的品格。对于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而言,“德”不仅仅是个人私德,更直接关联到职业道德,即医德医风。它强调仁爱之心、诚信之本、责任之重与奉献之精神。在医疗卫生行业,技术固然重要,但若无良好的医德作为支撑,技术便可能失去方向甚至带来危害。
因此,“厚德”是立身之本,更是从业之基,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精术,直指职业教育的核心——技能。它要求师生追求精湛的技艺、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本领。“精”体现了对专业能力永无止境的追求,意味着不满足于现状,要精益求精,不断钻研,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医学领域,技术的精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精术”是对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硬性要求,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
笃行,强调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它要求将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技艺付诸实践,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笃”有忠实、专一、坚定之意,意味着行动要扎实、专注、有恒心。对于卫生职业人才来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于服务。无论是日常的实训操作,还是未来的临床工作,都需要这种务实肯干、锲而不舍的实践精神。“笃行”是连接“厚德”、“精术”与最终目标“济世”的桥梁。
济世,是校训的最终归宿和最高追求。它体现了医学的人文关怀和终极价值,即救济世人、服务社会、守护健康。这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悬壶济世”的理想,也与现代医学“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一脉相承。“济世”不仅是一种职业行为,更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生境界,激励学子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伟大事业中去。
这四词八字,从内在修养(厚德)到专业能力(精术),再到实践路径(笃行),最终达至价值目标(济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链条和价值体系,清晰地指明了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路径。二、 “厚德”之基:立德树人与职业操守的塑造“厚德”作为校训的基石,在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得到了全方位的贯彻。学校深刻认识到,培养出的学生首先必须是品德高尚、富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尤其是具备良好医德医风的健康守护者。- 课程思政的全面融入: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不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医学伦理教育,更注重在所有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解剖学中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在护理学中培育人文关怀,在药学中强调诚信制药,使“厚德”教育如盐入水,润物无声。 - 校园文化的浸润熏陶:通过举办“5.12”国际护士节授帽仪式、医学生宣誓、道德讲堂、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等活动,营造崇尚医德、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校园内的景观设计、标语宣传也着重体现“厚德”元素,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将良好的职业道德内化于心。
- 制度规范的约束引导:学校制定并严格执行学生行为规范、实习管理规定等,明确医德医风要求,将品德考核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对在实习实践、社会服务中表现出的优秀品德行为予以表彰,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树立起鲜明的价值导向。
- 实践活动的锤炼提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如赴社区、乡村开展健康义诊、科普宣传、敬老助残等活动。在这些实践中,学生不仅运用了所学知识,更深刻体会到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培养了奉献精神和仁爱之心,使“厚德”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和真切的情感体验。
因此,“厚德”在甘肃卫生职业学院,是一种从课堂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文化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育过程,旨在为每一位学子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使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够守住底线、秉持良知。
三、 “精术”之要:技能锤炼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精术”是职业院校安身立命之本,对于直接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卫生职业学院而言,更是如此。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将“精术”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娴熟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紧密对接甘肃省乃至全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重点建设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康复治疗技术等品牌专业。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与临床结合,确保学生所学即所用,所学能致用。
- 强化实践教学条件:投入大量资源建设高标准、仿真的实训中心,如模拟病房、手术室、ICU、检验中心、药学实训室等,购置先进的医疗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逼近真实的实践环境。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效提升技能水平。
-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大力引进和培养既具备深厚理论素养,又拥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到医院一线兼职或研修,同时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将最新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带入课堂,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 严格技能考核与竞赛机制:建立完善的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严格把关。常态化举办校级、参与省级乃至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激发学生钻研技术、苦练技能的热情,培养其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融入创新教育元素:在“精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关注行业前沿技术,如智慧医疗、精准医学等,开设相关选修课或讲座,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医疗技术的快速变革。
通过以上举措,“精术”在甘肃卫生职业学院落地生根,确保了毕业生具备胜任岗位要求的过硬本领,为其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 “笃行”之径:知行合一与社会服务的践行“笃行”是检验“厚德”与“精术”成效的关键环节,强调将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技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甘肃卫生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在行动中成长,在服务中奉献。- 完善的实习实训体系:与省内外众多医院、疾控中心、制药企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关系,安排学生进行为期较长的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临床工作或相关业务,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巩固知识、锤炼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转变。
- 项目化与情境化教学: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模拟诊疗等教学方法,创设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体会“笃行”的要求。
-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深入基层开展健康普查、知识普及、应急救护培训等活动。
这不仅是对其专业知识的应用,更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济世”情怀的初步践行。 - 强调严谨求实的作风:在教育教学各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医学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求学生无论是书写病历、配置药品还是进行操作,都必须一丝不苟、准确无误,将“笃行”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中。
“笃行”精神的培养,使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的学子不仅“知”之,更能“行”之,具备了将所学服务于社会、贡献于健康的实际行动能力。
五、 “济世”之志:价值引领与时代责任的担当“济世”是校训的最终指向,是前面三者的价值升华和目标归宿。它赋予了学习和工作以崇高的意义,激励师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局。- 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通过入学教育、专业导论、毕业教育等环节,反复向学生阐释医疗卫生事业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激发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感和“济世”情怀。
- 服务国家与区域战略:引导学生将职业规划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甘肃省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等重大部署相结合。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济世”的内涵。
- 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在专业教育中加强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等人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理解痛苦、善于沟通的人文素养,使其未来的“济世”之举充满温度与关怀。
- 校友典型的示范效应:宣传表彰在抗击疫情、抢险救灾、援外医疗以及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无私奉献的优秀校友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在校学生,让“济世”精神变得可感、可学,成为学生追求的榜样。
“济世” thus becomes the lofty ideal that guides the development of Gans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It inspir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transcend the limitations of individual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focus on the greater good of society,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This aligns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and nurturing talents.
六、 校训与学校办学特色及发展的融合校训并非孤立存在,它与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的办学定位、特色以及发展战略紧密融合,相互促进。作为一所地处西部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学校承担着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健康人才的重要任务。其校训“厚德、精术、笃行、济世”完美契合了这一定位。“厚德”确保了毕业生具备服务基层所需的奉献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精术”保证了他们拥有为基层群众解决健康问题的真才实学;“笃行”使他们能够扎根基层,踏实工作;“济世”则激励他们将在基层的服务视为实现人生价值、贡献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校训精神贯穿始终。无论是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对应“精术”),还是深化产教融合、拓展社会服务(对应“笃行”与“济世”),或是强化思政工作、培育校园文化(对应“厚德”),校训都提供了核心的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它促使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育人品牌。
同时,校训也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它通过视觉识别系统(如校徽、校训石)、各种仪式活动、媒体宣传等载体,广泛传播,逐渐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七、 结语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的校训“厚德、精术、笃行、济世”,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它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医学精神的继承发扬,也是对现代职业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时代召唤的积极回应。这八个字,如同四根坚实的支柱,共同支撑起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的育人大厦,指引着一代代学子成长成才的道路。深刻理解并努力践行这一校训,对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的灵魂所在,更是其迈向更加美好未来的不竭动力。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这一校训必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持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84424.html
- 上海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东华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新疆大学
-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北京工业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河海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广西大学
- 南昌大学
- 安徽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暨南大学
- 延边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藏大学
- 江南大学
- 云南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辽宁大学
- 海南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福州大学
- 苏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贵州大学
- 郑州大学
- 西南大学
- 宁夏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同济大学
- 复旦大学
- 兰州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天津大学
- 南开大学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四川大学
- 浙江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东北大学
- 山东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重庆大学
- 吉林大学
- 湖南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展开全部
- 西藏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兰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宁夏大学
- 新疆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厦门大学
- 福州大学
- 南昌大学
-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郑州大学
- 河南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湘潭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山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
- 广西大学
- 海南大学
- 重庆大学
- 西南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贵州大学
- 北京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外交学院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中国音乐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戏剧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南开大学
- 天津大学
-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山西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辽宁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吉林大学
- 延边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复旦大学
- 同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东华大学
- 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体育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上海大学
- 上海科技大学
- 南京大学
- 苏州大学
- 东南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河海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浙江大学
- 中国美术学院
- 宁波大学
- 安徽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云南大学
展开全部
